寄婺州赵尚书立夫二首(其二)

忆昔京畿入幕时,游从日浅辱深知。

每誇得士如温造,几度逢人说项斯。

亲见登瀛应击节,近闻去国为攒眉。

江干饯别公先至,洪魏诸贤鼎鼎来。

形式: 古风

翻译

回忆起在京都做幕僚的日子,那时交往不深却深知彼此。
常常夸赞能像温造那样得到人才,多次向人提起项斯的名字。
亲眼目睹他登上朝廷应会赞赏,近来听说他离开国家让人皱眉。
在江边的送别中,您先到达,众多杰出人物如洪魏等人纷纷前来。

注释

忆昔:回忆。
京畿:京都地区。
入幕:做幕僚。
游从:交往。
辱深知:虽然关系不深但很了解。
誇:夸赞。
得士:得到人才。
如温造:像温造一样优秀。
项斯:具体的人名。
亲见:亲眼看到。
登瀛:登上朝廷。
应击节:应会赞赏。
去国:离开国家。
江干:江边。
饯别:送别。
公先至:您先到达。
洪魏诸贤:众多杰出人物。
鼎鼎来:纷纷前来。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昔日游历和对友人深情怀念的诗句。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胸襟开阔与深厚的情谊。

"忆昔京畿入幕时,游从日浅辱深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在京城一带游历时光的回忆,那时候的交往虽然时间不长,但彼此之间的了解却很深刻。这里的“京畿”指的是京城附近的地区,“入幕”则可能是指进入仕途或加入某个官署,“辱深知”则是形容彼此间的情谊深厚。

"每誇得士如温造,几度逢人说项斯。"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交往,每当得到像温造这样的良士相助,总会在遇到项斯这样的人物时提起。这表明诗人对那些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视,以及他们之间交流的频繁。

"亲见登瀛应击节,近闻去国为攒眉。" 这两句则转而描写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切与思念,他亲眼目睹朋友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并因此而庆贺,同时也听说有朋友因为国家大事而忧心。

最后两句 "江干饯别公先至,洪魏诸贤鼎鼎来。" 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江边相送的情景,其中“公”可能是指被送别的人物,“洪魏诸贤”则应指的是一群有才华的士人,他们如同鼎立于世,显得十分出众。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朋友深切思念的表达,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与忠诚。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寄婺州赵尚书立夫二首(其一)

大雅千年一嗣音,人如美玉更良金。

清修山泽臞儒样,恻怛河沙古佛心。

北阙方瞻台斗践,东嘉还借福星临。

中兴宗衮留衣钵,大有苍生望作霖。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寄婺倅张同年渭叟并简其婿黄元辅自然二首(其二)

同登当日鬓犹青,宦路还如跛鳖行。

莳药山阿非贵相,叩头殿下得狂名。

著书平屋千年记,堆笏盈床一饷荣。

安乐窝中无别法,只将世累放教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婺倅张同年渭叟并简其婿黄元辅自然二首(其一)

江峰映带武夷青,几度携筇此地行。

韵士魁人钟间气,冰翁玉婿并时名。

世方争效十钻巧,渠自不贪三字荣。

料得平章风月暇,家书一阅万金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题卢川容膝轩诗

谁将容膝榜轩楣,未见高人心领之。

绿绮牙签无长物,名芝芳茝是佳儿。

卧看笔架成江梦,坐揖炉峰读楚词。

诸谢风流应未远,卢川今又种清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