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十三)

游子悲凛秋,秋尽行当冬。

雨露变霜雪,寒色日以浓。

岂无紫绮裘,绽裂谁与缝。

不如早还家,山林专素封。

扫松栖霞岭,结茆慧日峰。

山南与山北,春风入修筇。

时止可以止,道隆从而隆。

抱膝且长吟,吾其师卧龙。

形式: 古风

翻译

游子在秋天感到悲伤凄凉,秋天结束,冬天即将来临。
雨水和露水变为霜雪,寒冷的气息日渐浓厚。
难道没有华丽的紫色皮衣?但破了谁来缝补呢。
不如早早回家,隐居山林,享受清贫的生活。
清扫松枝,在栖霞岭上筑屋,住在慧日峰顶。
山南山北都能感受到春风,它吹过修长的竹杖。
适时停止,道路就平坦;道理深厚,跟随的人自然增多。
抱着膝盖长久吟唱,我要效仿那卧龙先生的智慧和隐逸生活。

注释

游子:离家远行的人。
凛:寒冷。
秋:秋季。
尽:结束。
冬:冬季。
变:转变。
霜雪:霜冻和雪花。
寒色:寒冷的景象。
紫绮裘:紫色华美的皮衣。
绽裂:破裂。
谁与缝:谁能帮我缝补。
还家:回家。
山林:山野。
素封:清贫的生活。
扫松:清扫松枝。
栖霞岭:地名。
结茆:搭建茅草屋。
慧日峰:山峰名。
春风:春天的风。
入:吹入。
修筇:修长的竹杖。
时止:适时停止。
道隆:道理深厚。
长吟:长时间吟咏。
师:效仿。
卧龙:指诸葛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天的凄凉情怀,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如秋尽冬至、雨露变霜雪等,传达了旅途中孤独与寒冷的心境。同时,诗中的“岂无紫绮裘,绽裂谁与缝”一句,表现出游子对温暖之物的渴望,以及对家人或亲人的思念。

在“不如早还家,山林专素封”中,诗人表达了归家的迫切心情。山林之所以显得宁静而纯洁,是因为它们远离尘世喧嚣,与外界隔绝,这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平和与纯净。

后半首诗转向自然景物,如扫松、栖霞岭、结茆等,都是描绘山林之美,通过“春风入修筇”一句,点出了季节的变换,以及对归乡的渴望。最后,“时止可以止,道隆从而隆”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时间流逝与生命价值的一种感慨。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怀和对故乡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予自存博解印归乡心日夜相趣古人有名山川处辄忘归然归未易忘也梦得一联续之

业风宦海足波澜,常忆西湖南北山。

熟处肯忘生处乐,别时虽易见时难。

奉亲还舍君先得,投檄归田我未閒。

漫说桃源人迹绝,故园松菊半荒残。

形式: 七言律诗

五更(其八)

雁鸣鹤亦鸣,不待鸡戒旦。

平生善利心,一鸣思过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翰]韵

五更(其四)

月转参旗横,梅花梦方熟。

罗浮山忽来,毋乃地脉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五更(其五)

杭城打六更,市楼已攒点。

流年莫催人,老色将冉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