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

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

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

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

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

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

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五月间我持斋修行,深居简出不接待宾客。
居住在通德里,这里就像佛法之城。
放眼望去尽是僧侣之事,家中几乎无世俗之气。
专心修习最高佛法,心中满是对来世的期许。
僧人占据宾舍,书堂响起诵经的钟声。
孩童模仿塔形玩耍,鸟儿学唱经文。
用青菰角煮黍米,以玉露烹制葵菜。
马家提供薏米,刘氏赠送芜菁。
暗影笼罩着歌舞的扇子,灰尘覆盖了酒器。
不知何时能如次道般,修行到成佛的那一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教僧侣在五月进行长时间斋戒修行的场景。开篇“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表明主角色的严肃与专注,他们选择了远离尘世的生活,不再与外界有所往来。这段落设置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绪基调。

接着“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进一步描写了主角色的居住环境,这个地方被比喻为“法王城”,意味着这里是一个佛法高深、充满神圣之地的所在。而“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则强调了这个空间内外一切活动都与佛教修行相关,与世俗生活相去甚远。

诗人通过“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表达了主角色的修行目的和信仰。他们致力于最高的佛法修炼,并且对来世有所期待,这种超越现世、关注来生的思想是佛教中轮回观的一种体现。

接下来的几句“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则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了僧侣们的修行生活,他们或是通过缝制僧衣、在书堂诵读佛经,或是让孩童模仿塔形、鸟儿学习佛教经文的声音,展现了一种充满宗教色彩的和谐场景。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这几句则描绘了僧侣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他们使用的是简单而纯净的食材,如同古代中国人对佛教僧侣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给予了一种美好的赞扬。

最后,“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则是诗人对于修行者成佛之路的疑问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不仅反映了个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也体现了佛教中对于“成佛”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超脱与虔诚的生活状态,是对佛教僧侣生活的一种美好想象和赞美。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报白君,别来已渡江南春。

江南春色何处好,燕子双飞故官道。

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

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

郡斋北轩卷罗幕,碧池逶迤绕画阁。

池边绿竹桃李花,花下舞筵铺彩霞。

吴娃足情言语黠,越客有酒巾冠斜。

坐中皆言白太守,不负风光向杯酒。

酒酣襞笺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报白君,相思空望嵩丘云。

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

形式: 古风

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

松间风未起,万叶不自吟。

池上月未来,清辉同夕阴。

宫徵不独运,埙篪自相寻。

一从别乐天,诗思日已沈。

吟君洛中作,精绝百鍊金。

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

微之从东来,威凤鸣归林。

羡君先相见,一豁平生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继今年十一月仆射疾不起闻予已承讣书寝门长恸后日有使者两辈持书并诗计其日时已是卧疾手笔盈幅翰墨尚新律词一篇音韵弥切收泪握管以成报章虽广陵之弦于今绝矣而盖泉之感犹庶闻焉焚之穗帐之前附于旧编之末

前日寝门恸,至今悲有馀。

已嗟万化尽,方见八行书。

满纸传相忆,裁诗怨索居。

危弦音有绝,哀玉韵犹虚。

忽叹幽明异,俄惊岁月除。

文章虽不朽,精魂竟焉如。

零泪沾青简,伤心见素车。

悽凉从此后,无复望双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

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众芳信妍媚,威凤难栖止。

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

封以梁国土,浇之浚泉水。

得地色不移,凌空势方起。

新青排故叶,馀粉笼疏理。

犹复隔墙藩,何因出尘滓。

兹辰去前蔽,永日劳瞪视。

槭槭林已成,荧荧玉相似。

规摹起心匠,洗涤在颐指。

曲直既瞭然,孤高何卓尔。

垂梢覆内屏,迸笋侵前戺。

妓席拂云鬓,宾阶荫珠履。

抱琴恣闲玩,执卷堪斜倚。

露下悬明珰,风来韵清徵。

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

岁晚当自知,繁华岂云比。

古诗无赠竹,高唱从此始。

一听清瑶音,峥然长在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