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其二)舟次皋亭

胭脂染出相思稿,轻帆画中留住。

锦湿山屏,绡明水槛,红得溪桥无路。天生艳土。

倒万斛流霞,醉伊鸥鹭。

便是仙源,不须重问旧渔父。

湔裙时节过了,正疏疏密密,摇飏烟缕。

唾晕堪怜,啼痕似别,全仗轻阴调护。春心自苦。

莫认作寻常,妒花风雨。有约重来,美人休怨楚。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清代词人黄燮清的《齐天乐·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画卷。"胭脂染出相思稿",以女子的胭脂比喻溪流的红润,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深深眷恋。"轻帆画中留住",形象地写出船只在如画的景色中缓缓行进,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锦湿山屏,绡明水槛,红得溪桥无路",进一步描绘了山色与水边栏杆的鲜艳,连溪桥都被映照得失去了颜色。"天生艳土",赞美了这片土地的自然之美。"倒万斛流霞,醉伊鸥鹭",则以丰富的想象,让鸥鹭也为这美景所醉,增添了生动的动态感。

"便是仙源,不须重问旧渔父",表达词人认为此处胜过仙境,无需再向渔夫探询是否真实。接下来,词人转向春天的细节描写:"湔裙时节过了,正疏疏密密,摇飏烟缕",描述了春雨过后,柳絮纷飞的场景,富有诗意。

"唾晕堪怜,啼痕似别,全仗轻阴调护",通过春雨的呵护,烘托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情绪。"春心自苦",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纠葛。"莫认作寻常,妒花风雨",告诫自己不要将这份情感视为平常,因为连风雨都似乎在嫉妒花朵的盛开。

最后,词人以"有约重来,美人休怨楚"收尾,留下一个期待重逢的约定,同时安慰美人不必因离别而过多忧愁。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对江南春景的独特感受和细腻情感。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减兰.题张绿卿女史折枝兰画扇

烟罗倩影。风约幽香诗味冷。一叶无须。

碧玉天然韵有馀。素心谁见。瑟瑟潇湘秋思远。

酒醒灯阑。读惯离骚不忍看。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忆旧游.题凤桥倚棹图,许太彦直振身为陈珊葆校书作

记船移六柱,水点三篙,问讯鸥波。

偷放寻春假,泥珊裙醉艳,宝扇微歌。

楚弦惯咽凄语,离绪织愁梭。

怅画里青山,虚名白鹊,未解填河。蹉跎。

少年事,怕晨奁夕镜,瘦减双蛾。

我亦伤迟暮,算黄金铸恨,两处谁多。

彩云散作零梦,如剪断秋罗。

便有约重来,桃花易落人奈何。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石湖仙.竹里王芑亭索题槐花吟馆图,用白石体赋之

丁溪烟树。指新翠沈沈,摇漾书户。

曾记五年前,棹扁舟、桃源问渡。

一枝闲借,每小憩、绿天庭宇。销暑。

警乱蝉、几点疏雨。

当时惭云照海,睡醒来、犹闻战鼓。

富贵南柯,待觅封侯能否。让与诗人,醉吟茶语。

自成仙府。帘卷处。斜阳淡衬花谱。

形式: 词牌: 石湖仙

梦横塘.同人集家园郂南水榭消夏,各以诗品为题,余得眠琴绿荫

带风成韵,过雨吹凉,小园浮动春绿。

懒枕游仙,且觅取、诗人闲福。

尘外冰心,梦中瑶佩,一囊寒玉。

渐声闻悟彻,醒倚斜阳,寻秋水、南华读。

吾庐秀色天然,傍清流掩映,多种梧竹。

石翠萝烟,明画出、楚山屏幅。

问谁解、潇湘恨素,欲谱离骚未成曲。

最好无弦,抱来三径,与苍云同宿。

形式: 词牌: 梦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