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兴化逐克宾,观音戴鬼面。
靴里动指头,未免傍人见。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深所作的《颂古十二首》中的第七首。从内容上看,它似乎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在某个兴化的事件中,主人公追逐着某个名为"克宾"的人物,而观音菩萨的形象被赋予了奇特的"戴鬼面"特征。这里的"鬼面"可能象征着非同寻常或神秘的一面。接着,诗人提到主人公在行动中,靴子里的手指悄然活动,暗示他行事诡秘,这种细节可能透露出紧张或狡猾的气息,让人感觉到旁观者可能会察觉到他的举动。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动态的冲突和人物心理,具有一定的隐喻和象征意味,体现了禅宗诗歌常见的机锋和寓意。
不详
庵主拳头举处亲,赵州话鲁指西秦。
知音不在千杯酒,一盏空茶也醉人。
崔颢曾题黄鹤楼,上头春色少人游。
清香已逐残春去,无限狂蜂恋不休。
新妇快骑驴,阿家引鞭走。
石笋夜抽条,面南看北斗。
古木灵巢鹤梦迷,昆崙白象倒骑归。
鱼鳞水涨舟横岸,羊角风生花落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