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云壑唐使君赴邕州

?簩竹畔拥双旌,回首江蓠隔楚汀。

曾向前贤参学问,且教远俗识仪型。

安南兵息塞烽冷,罗殿马来蛮草青。

怅望铃斋何处是,遥瞻朱雀认诗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在竹林边簇拥着两面旗帜,回头望去,江边的篱笆隔开了楚地的沙洲。
我曾经向德高望重的人请教学问,也希望能以此让远方的百姓了解典范。
安南的战事已经平息,边境的烽火冷却下来,宫殿周围的草地一片青翠。
满怀惆怅,不知铃斋(官署名)在哪里,只能远远眺望,寻找那朱雀星(象征南方或皇宫),像是寻找灵感的诗歌之星。

注释

簩竹:竹林。
拥:簇拥。
江蓠:江边的篱笆。
楚汀:楚地的沙洲。
参学问:请教学问。
远俗:远方的百姓。
仪型:典范。
安南兵息:安南战争结束。
塞烽:边境烽火。
罗殿:宫殿。
铃斋:官署名。
朱雀:南方或皇宫象征。
诗星:灵感的诗歌之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唐使君赴任邕州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事务的关切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波动。

“簩竹畔拥双旌,回首江蓠隔楚汀。”这里通过对竹林与旗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军旅生活的氛围。同时,“回首”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事物的眷恋之情。

“曾向前贤参学问,且教远俗识仪型。”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的修养与追求。

“安南兵息塞烽冷,罗殿马来蛮草青。”这里描绘了一种边塞的平静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通过对军事活动的停歇和自然生长的描述,表达出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怅望铃斋何处是,遥瞻朱雀认诗星。”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通过观察天象来寻找诗意的行为。这里的“怅望”和“遥瞻”都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情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多维度描绘,构建出一个既有广阔视野,又不失细腻情感的艺术空间。

收录诗词(155)

乐雷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字:声远
  • 号:雪矶
  • 籍贯:湖南宁远
  • 生卒年: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南林寺

律院僧应俗,亭荒草木删。

无碑堪考古,有客自看山。

竹好惟嫌密,云多不自閒。

小溪知最近,童浴夜方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昭陵渡马伏波庙

功名要结后人知,马革何妨死裹尸。

汉帝可能疑薏苡,湘民却解荐江蓠。

纸钱撩乱巫分胙,粉壁阑斑客写诗。

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栎闸吴大帝庙

赤壁濡须事已虚,且依栎闸酹芳壶。

九原尚拟吞铜雀,千载今惟记赤乌。

湘浦有人修旧祀,荆州无地展雄图。

定知斫案英灵在,閒对祠前洗湛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丁少卿自桂帅移镇西蜀

琼海收兵玉帐閒,又移斋舰溯涪湾。

三边形势全凭蜀,四路封疆半是山。

魏将旧闻侵剑阁,汉兵今欲卷函关。

细倾瑞露论西事,想在元戎指画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