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狼山印老早饭建隆遂登平山堂

尘埃障西风,草木被朝日。

篮舆郭北门,未厌来往疾。

僮奴懒不进,颇复费呵叱。

道人先我行,宴坐已一室。

殷勤劝客住,午饭当促膝。

炉烟窗纸明,鸟语树叶密。

却上平山堂,晚景更萧瑟。

澄江渺天际,妙句不容乞。

平生泉石念,固自有遗失。

何能从儿曹,十事九不实。

兹游岂不快,此老固坦率。

尚从文殊师,一往问摩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印老一同在狼山的一次早饭后游览的经历。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与僧侣交流时的和谐氛围。

首句“尘埃障西风,草木被朝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西风带来尘埃,而草木沐浴在朝阳之下,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朦胧的氛围。接着,“篮舆郭北门,未厌来往疾”则描述了诗人乘坐的竹轿穿过城北门的情景,虽忙碌却未感到厌倦,体现了对旅行的热爱和对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

“僮奴懒不进,颇复费呵叱”一句,通过仆人的懒散与主人的催促,侧面反映了旅途中的小插曲,增加了生活化的气息。而“道人先我行,宴坐已一室”则转向了对僧侣的描写,表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修行的专注。

“殷勤劝客住,午饭当促膝”展现了僧侣的热情好客,邀请诗人留下共进午餐,并促膝长谈,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接下来的“炉烟窗纸明,鸟语树叶密”描绘了用餐环境的温馨与自然的和谐,炉火的温暖、明亮的窗户、鸟鸣与树叶的密布,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却上平山堂,晚景更萧瑟”则描述了餐后的活动,登上平山堂,晚霞映照下的景色更加萧瑟,但这种萧瑟中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美。最后,“澄江渺天际,妙句不容乞”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平生泉石念,固自有遗失”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眷恋,但同时也意识到生活中总会有遗憾。“何能从儿曹,十事九不实”则是对年轻一代的感慨,认为他们往往不能做到言行一致。“兹游岂不快,此老固坦率”表达了对这次旅行的满意和对老年生活的坦然接受。“尚从文殊师,一往问摩诘”则以佛教人物文殊师利和摩诘(即王维)为引,表达了对智慧和艺术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人生、自然、艺术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舟行次灵璧二首(其一)

往来湖海一扁舟,汴水多情日自流。

已去淮山三百里,主人无念客无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舟行次灵璧二首(其二)

小市荒桥贯浊河,故人虽在懒谁何。

只因远地经过少,更觉新年坐卧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己亥上元数同晁季一叔用清坐不出

北风凛凛吹月高,万木夜作穷猿号。

卧听车马赴尘土,爱此一室明秋毫。

小炉著火晚收焰,短檠照坐寒无膏。

主人忘言客亦懒,更烦赤脚送茗碗。

子云事业本清净,维摩方丈常萧散。

出游苦畏今日闹,归坐略尽平生款。

自知衰病损刚肠,只要文书遮病眼。

公能却扫趁闲暇,渠自低头费牵挽。

明朝乘兴尚能来,咫尺吾庐不嫌远。

形式: 古风

寄李商老

黄尘车马流,金火战残暑。

西风迎潮来,密云复无雨。

江淮旱已甚,映眼但尘土。

田畴杂芜秽,草树翳洲渚。

缅怀平生欢,捐弃各秦楚。

千言偪胸次,到口不能吐。

君非一臂旧,此意复可许。

青蝇暗藩溷,有似嚇腐鼠。

须君济川手,略为虹蜺举。

念之不能眠,清坐听鸣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