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官赈谣》是清代郑世元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官府赈灾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与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首句“黄须大吏骏马肥”,形象地描绘出官府官员的奢华生活,与下文饥民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朱旗前导来赈饥”描述了官府派遣官员前来赈济的情景,但这种赈济行动并未真正解决饥民的饥饿问题。
“饥民腹未饱,城中一月扰”点明了饥民的困境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因为官府的行动导致城中秩序混乱。这反映出官府在处理灾害时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和效率低下问题。
“饥民一箪粥,吏胥两石谷”这一对比强烈地揭示了官府与饥民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公。饥民仅能得到一箪粥的救济,而官府的胥吏却能获得两石谷的物资,凸显了官僚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巨大差距。
最后,“我皇圣德仁苍生,官吏甚勿张虚声”表达了对皇帝圣德的颂扬,并希望官吏们不要徒有虚名,而应真正关心百姓疾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饥荒问题。
整体而言,《官赈谣》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清代社会中官府赈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关注民生、公平分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