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社图赞

天运悠悠终典午,竞从庐阜寻归处。

凿池种藕拟奚为,西山几度看悬鼓。

爱酒渊明挽不来,贪佛灵运推不去。

同盟二九姑置之,咄尔而今在何许。

形式:

翻译

天命漫长终至午时,竞相寻找庐阜的归途。
为何凿池种藕,西山多次目睹悬鼓的景象。
陶潜热爱美酒却无法挽留,慧远沉迷佛法却难以抗拒。
与他们结盟的二九姑们被搁置一旁,哎,如今他们在何处呢?

注释

天运:天命。
悠悠:长久。
典午:正午。
庐阜:庐山。
寻归处:寻找归宿。
凿池:挖掘池塘。
种藕:种植莲藕。
拟奚为:有何用意。
西山:西方的山。
悬鼓:比喻夕阳如鼓悬挂在天边。
渊明:陶渊明。
挽不来:挽留不住。
贪佛:沉迷于佛教。
灵运:谢灵运。
同盟:结盟。
姑置之:暂时搁置。
咄尔:哎呀。
何许:在哪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大观所作的《莲社图赞》,通过对历史人物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引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天运悠悠终典午”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流转,到了“竞从庐阜寻归处”,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归宿,庐阜即指庐山,是隐士聚集之地。

“凿池种藕拟奚为”描绘出诗人试图模仿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但又疑惑其真正目的何在。“西山几度看悬鼓”暗指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诗人多次在西山眺望,希望能像陶渊明那样超脱尘世。

“爱酒渊明挽不来,贪佛灵运推不去”两句,通过对比陶渊明的饮酒自乐和谢灵运的佛教倾向,表达了诗人对二人生活方式的欣赏却又无法追随的无奈。最后,“同盟二九姑置之”表明诗人决定放下对他们的羡慕,而“咄尔而今在何许”则以疑问收尾,表达了对当下境况的反思和对未知未来的探寻。

整首诗语言简洁,寓言性强,通过莲社图这一载体,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26)

释大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顽空法师赞

眼头生角,囊里盛锥。驾古轨辙,辟坦路达。

龙藏忘筌兮揭义天之寥豁,麈尾倒握兮翻辩澜之渺瀰。

堂堂之陈,正正之旗。非其所是,是其所非。

发老啸之韬略,茂老豁之孙枝。

迨其涅槃后,有借万象舌兮其谁知之。

形式:

颂古十七首(其十三)

饥人贪食良农粟,渴汉错饮蛊家水。

对面还成千里遥,贼人有智过君子。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颂古十七首(其十二)

贾勇扬旌无大敌,看看身已陷重围。

要令夺角冲关去,驾与青龙不解骑。

形式: 偈颂

颂古十七首(其九)

休论凤箭射乌巢,看取虚弓落九包。

收放若为逃羿手,控弦傍助亦徒劳。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