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清旦所作的《颂古四首》中的第四首。它以独特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种在险峻环境中求生存或挑战的情境。
"崄崖之处,无处插嘴",形象地比喻身处极其艰难或危险的境地,难以插话或表达自己的意见,暗示了主人公可能面对的困境。
"去却药忌,露当门齿",意指放弃禁忌或顾虑,坦诚相见,露出真实的自我。这里的“药忌”可能象征着束缚或顾虑,“露当门齿”则象征直率和无所畏惧。
"杈下放身舍命,个里如龙得水",进一步描述主人公在极端情况下,敢于放下一切,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如同龙入江海,自由自在。
"三千里外赚吾来,捋虎须兮捉虎尾",最后一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形容有人从远方设局引诱,主人公却勇敢地去面对,既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捋虎须),也敢于直面挑战(捉虎尾)。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逆境中不畏艰险、敢于挑战的决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