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其四)过双桥

畴昔饮双桥,独木宽法程。

如今过双桥,无复糟床声。

桥外吏人稀,饮徒常二更。

追咏承平事,略此记西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陈栎所作的《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其四)过双桥》。诗中描绘了诗人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首句“畴昔饮双桥”,点明了过去在双桥饮酒的场景,充满了欢愉与自由。接着,“独木宽法程”可能是指过去在双桥边的轻松自在,与现在形成了对比。接下来的“如今过双桥,无复糟床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饮酒声的怀念,而“糟床声”则象征着过去的欢乐与热闹。

“桥外吏人稀,饮徒常二更”,描述了现在双桥边的冷清景象,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最后,“追咏承平事,略此记西京”,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追忆,以及对西京(可能指长安或洛阳,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收录诗词(36)

陈栎(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其五)岑山渡

扁舟泛古航,昔常阅此奇。

盘屈公诗中,眼明再见之。

二孤恐飞来,或乃巨灵移。

甚勿讹为姑,又须订荄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其六)过杏村

杏花富赵村,佳名昉唐代。

酣酣红雨春,芳葩谁不爱?

转眼铁炉步,发问莫能对。

杏村无杏花,赵村亦安在?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其七)过牛矢岭

坡觅牛矢路,公渡牛矢岭。

遂令污秽地,居然化清境。

令代曹子方,陈三延癞颈。

何时蹑吾履,迢迢山路永。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其八)过叶有岭

我未读公诗,久矣知叶有。

地非产此人,人知此地否?

当与君子乡,俱传千载后。

风饕閟春阳,高节且坚守。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