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鲸引

石上桐孙美如玉,化作长鲸唤僧粥。

香严一击六根开,剥落皮毛换凡骨。

中郎却顾中散惊,初非爨下鸣不平。

批鳞拔角就绳墨,龙门绿绮瘖无声。

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

今见横海姿,解作威凤鸣。

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

龙腾虎变固有待,不遇赏音徒尔灵。

君不见饭牛自卖亦何者,逢时自致千秋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华鲸引》由元代诗人鲜于枢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华美的鲸鱼形象,以及其与僧人粥、香严禅师、中郎与中散等历史人物的关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诗中以“石上桐孙美如玉”开篇,将鲸鱼比作玉石,既突出了其珍贵与美丽,也预示了其非凡的内在价值。接着,“化作长鲸唤僧粥”,通过鲸鱼呼唤僧人粥的情节,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元素,暗示着超脱与慈悲的主题。

“香严一击六根开,剥落皮毛换凡骨”,这里运用了禅宗中的“六根清净”概念,通过香严禅师的一击,象征着心灵的觉醒与净化,鲸鱼化身的过程则寓意着从凡尘到圣洁的转变。

“中郎却顾中散惊,初非爨下鸣不平”,这一句通过历史典故,将中郎与中散两位历史人物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借以表达对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的反思。

“批鳞拔角就绳墨,龙门绿绮瘖无声”,这里以鲸鱼的形象,象征着在规则与束缚下的无奈与沉默,同时也暗含着对才华被压抑的隐喻。

“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今见横海姿,解作威凤鸣”,通过对比古代神话中的鱼化为鹏鸟与现实中的鲸鱼形象,表达了对变化与成长的赞美,以及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

“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生命与死亡之间的矛盾与无常,同时也寓含着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龙腾虎变固有待,不遇赏音徒尔灵”,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机遇与赏识的渴望,以及对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的遗憾。

整首诗以鲸鱼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性以及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0)

鲜于枢(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赤乌行

木之用髹漆,初以为美观。

睹兹赤乌材,乃知漆为木之九转丹。

风雨霜露不能入,所以远历晋魏犹坚完。

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经千年。

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

古人遗迹既已少,近作吾无千岁寿。

木不断生意,雨旸犹相通。

及兹生意尽,发声始与金石同。

巍巍乌龙山,岩壑秀且雄。

桐江在其南,溟渤居其东。

长滩落深峡,灌木号巅峰。

子胥朝夕鼓馀怒,子陵庙貌存高风。

托根于此岂复有,凡木感化何让龙门桐。

我本山林人,奔走鬓已翁。

何期造物私,锡此哀吾穷。

琴成灭迹入深谷,歌咏尧舜甘长终。

形式: 古风

高尚书夜山图

世人看山在山下,李侯看山向绝顶。

世人画山画白日,李侯画山摹夜景。

绝顶看山山更奇,夜景摹出人少知。

远山苍苍近山黑,岩树历历汀树微。

天高露下暮潮息,月明一片寒江迟。

藏深乐渊潜,惊定安林栖。

耳绝城市喧,心息声利机。

古人无因驻清景,高侯有笔能夺移。

容翁复作有声画,冥搜天巧为补遗。

后来知有李侯之德高侯画,千年人诵容公诗。

形式: 古风

建德溪行二首(其一)

山截溪将断,川回路忽通。

鸟声青嶂里,人语翠微中。

玄圃参差是,桃源想像同。

平生苦行役,翻爱打头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建德溪行二首(其二)

碧水一千里,青山十二时。

推篷皆是画,移棹总堪诗。

乐此浑忘倦,公焉遂及私。

船头有官酝,时复一中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