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诗十五首(其三)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澧沅澬湘,大江风忽怒。

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

坑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

争如飞鹅车,炮打雎阳城。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鬇鬡。

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座山峰像马首,逐个奔向洞庭湖。
小船经过它们下方,真是幸运,波浪平静无惊。
大澧、沅、澬、湘四水汇聚,忽然大江风起怒涛。
风浪使我的小舟如一片叶子,时而升至千丈高,时而跌落千丈深。
回头看那九座山,山势与巨浪争斗。
这情景如同飞鹅车疾驰,炮火轰击雎阳城。
又像白狮子跃动,山下翻腾起蓬松的鬃毛。
片刻间进入另一条水道,生死之间得一线生机。
此刻才明白,茵席都已湿透,连杯中的汤羹也被打翻。

注释

马首:比喻山峰形状。
洞庭:湖名,位于中国湖南省。
小舟:小型船只。
波浪平:形容水面平静。
炮打雎阳城:比喻风浪猛烈。
白狮子:形象生动地描绘风浪。
别浦:指其他河流或港湾。
茵席:地毯或垫子,此处指地面。
羹:汤羹,这里代指食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昔游诗十五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乘船航行在湖南洞庭湖一带的壮丽景色和惊险体验。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水的动态之美,将九座山峰比作马首,形象地展示它们连绵起伏奔向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写出了诗人乘舟经过时的庆幸,然而接下来的“大澧沅澬湘,大江风忽怒”则展现了风起浪涌的突变,船只如同树叶般随风摇摆,时而升至千丈高,时而跌落千丈深,生动刻画了自然力量的狂野。

诗人运用“争如飞鹅车,炮打雎阳城”和“又如白狮子,山下跳鬇鬡”这样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风浪的猛烈和船只的颠簸,同时也寓含了对危险的想象和对生存的挣扎。最后,“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表达了经历惊险后得以脱险的庆幸,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283)

姜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字:尧章
  • 号:白石道人
  • 籍贯: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
  • 生卒年:kuí](1154年—1221年

相关古诗词

昔游诗十五首(其四)

萧萧湘阴县,寂寂黄陵祠。

乔木荫楼殿,画壁半倾攲。

芦洲雨中淡,渔网烟外归。

重华不可见,但见江鸥飞。

假令无恨事,过此亦依依。

形式: 古风

昔游诗十五首(其五)

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

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

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

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

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

忽闻入草声,灯火亦稍有。

划船遂登岸,亟买野家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昔游诗十五首(其六)

天寒白马渡,落日山阳村。

是时无霜雪,万里风奔奔。

外旃吹已透,内纩冰不温。

吹马马欲倒,吹笠任飞翻。

不见行路人,但见草木蕃。

忽看野烧起,大燄烧乾坤。

声如震雷震,势若江湖吞。

虎豹走散乱,麋鹿不足言。

夜投野店宿,无壁亦无门。

此行值三厄,幸得躯命存。

明发见老姊,斗酒为招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昔游诗十五首(其七)

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

留滞鳌背洲,十日不得发。

岸冰一尺厚,刀剑触舟楫。

岸雪一丈深,屹如玉城堞。

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

蒙毡闭篷卧,波里任倾侧。

晨兴视毡上,积雪何皎洁。

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频裂。

扳援始得上,幸有人见接。

荒村两三家,寒苦衣食缺。

买猪祭波神,入市路已绝。

如今得安坐,閒对妻儿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