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九首(其八)

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

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

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

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

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

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感遇九首(其八)》由宋代诗人释契嵩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法则的深刻感悟。

首句“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以松柏与草莽并提,象征着高尚与平凡、卓越与普通之间的共存与和谐。松柏虽为灵物,但草莽同样生机勃勃,形象地说明了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接着,“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纯净的愿望。在纷扰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迷失自我,而回归本真,保持内心的纯粹,是实现心灵平静与和谐的关键。

“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则通过历史遗迹的消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苍梧、会稽等地曾是帝王陵寝所在,如今却只剩下荒凉与寂静,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终将消逝,唯有自然永恒不变。

“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六合指天地四方,知音难觅,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理解与共鸣的稀少;而青山作为归路,则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与归宿感。

最后,“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表达了对青春与智慧的珍惜,以及贤者间的相互扶持与关怀。朱颜代表青春与活力,贤照则是智慧与道德的象征,强调了个人成长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以露华台的景象,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秋暮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综上所述,《感遇九首(其八)》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85)

释契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九首(其九)

悠然严子陵,远大寥廓器。

故人贵为君,白驹要不至。

耽闲恋渌潭,高超弄芳饵。

青山汎白云,万古寄高意。

侯霸不知道,初亦嫌傲志。

何事卑王侯,其心越天地。

因悲娄护辈,故为附权势。

流游绛灌间,折节蹁跹例。

皇皇古皇道,劳生自拘系。

不如归去来,乘风拂长袂。

形式: 古风

怀越中兼示山阴诸明士

厌见人境喧,清游忆灵越。

东南千万山,浮青满寥泬。

从来鉴中景,形胜人间绝。

月湛换鹅溪,云起藏书穴。

客子若飘蓬,遽与故人别。

尺素未及通,芳草已云歇。

所悲行路难,俯仰损名节。

鸣雁欲东飞,寄语谢明月。

形式: 古风

早秋吟

山家昨夜房栊冷,梧桐一叶飘金井。

长天如水净藏云,明月含晖变秋景。

桂枝花拆风飘飘,谁在高楼吹玉箫。

人间不见槎升汉,天上将看鹊作桥。

年少征人在何处,白露沾衣未归去。

海畔今无漂母家,江南谁与王孙遇。

徘徊月下空长吟,吾徒自古难知音。

欲上高台问明月,明月何不照人心。

形式: 古风

群贤宿山赋得暮云岩下宿

微风静林杪,红日下岩阿。

明月出已满,白云归未多。

高应伴猿鹤,深不暗松萝。

若弗为霖去,其如旱岁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