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僻寺多高树,凉天忆重游。
磬过沟水尽,月入草堂秋。
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
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林僧寺图景。开篇“僻寺多高树,凉天忆重游”两句,以高大古老的树木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怀念。
接下来的“磬过沟水尽,月入草堂秋”则通过“磬过”这一动作,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的声音效果。同时,“月入草堂秋”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宁静画面,其中“草堂”暗示了一个简单而自然的居所。
在“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中,“穴蚁”、“苔痕”、“藏蝉”、“柏叶稠”等词汇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态丰富、生命力旺盛但又极其宁静的微观世界。
最后两句“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无限向往和渴望,尤其是对嵩山这样的圣地有着深厚的情感。这里的“早晚”暗示了一种迫切的心情,无论何时,都希望能够踏足那片心中的圣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夏腊今应三十馀,不离树下冢间居。
貌堪良匠抽毫写,行称高僧续传书。
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
白衣只在青门里,心每相亲迹且疏。
不日即登坛,枪旗一万竿。
角吹边月没,鼓绝爆雷残。
中国今如此,西荒可取难。
白衣思请谒,徒步在长安。
官高频敕授,老免把犁锄。
一主长江印,三封东省书。
不无濠上思,唯食圃中蔬。
梦幻将泡影,浮生事只如。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乾。
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