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必复读后山(即北宋诗人陈师道)的诗后所作的感怀之作。诗中,诗人首先表达了对后山诗句的敬仰,称其为“百世人参”,高度赞扬了后山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接着,通过描绘“天寒霜重”、“木落江空”的景象,寓言后山诗风的孤独与深沉,以及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诗歌依然如“花自妍”般绽放出独特的美。
诗人感慨万分,认为后山的文章堪称“绝代”,他的才情和心血都倾注于诗篇之中,而这些成就将在他去世后由后人来继承。然而,他感叹后继无人,担心这种古雅而深情的诗意将随着后山的离世而变得“凄凉付断编”,暗示后山诗歌可能面临被遗忘的危险。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后山诗歌的赞美和对其身后文学传统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