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上湘口馆

潇水漫南来,湘川趣东下。

二水始相会,清豪不相藉。

山回石濑出,木老脩烟嫁。

泛泛白蘋洲,林风媚如画。

宿昔感骚愤,幽兴遥相借。

不谓垂老年,羁孤穷山舍。

潮来刺舟去,孤月临清夜。

安得跨鲸鱼,不复人间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湘江口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湘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潇水漫南来,湘川趣东下”以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潇水自南而来,湘川则向东而去,暗含时光匆匆之意。接着“二水始相会,清豪不相藉”描述了潇水与湘川在某处交汇,两股清流各自保持其特色,互不相混,象征着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存。

“山回石濑出,木老脩烟嫁”描绘了山峦环绕,溪流潺潺,树木苍老,烟雾缭绕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而“泛泛白蘋洲,林风媚如画”则将诗人乘坐的小舟置于白蘋洲上,微风吹过树林,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在眼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宿昔感骚愤,幽兴遥相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作品中情感的共鸣,以及对幽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不谓垂老年,羁孤穷山舍”则是诗人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感慨,虽已年老,却仍漂泊在外,孤独地生活在偏远的山舍之中。

最后,“潮来刺舟去,孤月临清夜”描绘了潮水涌来,小舟随波逐流,而一轮孤月映照在清冷的夜晚,增添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安得跨鲸鱼,不复人间化”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世俗,追求自由与超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法华石门

穷居谢世故,久厌夷落喧。

出亦何所适,往往傲石门。

石门在山腰,东西列祇园。

崇崖三折上,苍壁烟岚昏。

松下阒无人,唯有风中幡。

安得嵇阮流,相与抗玄言。

群鹗感余颡,日暮噪阴樊。

吾衰那复辨,孤吹拂归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禅僧岩

潇湘山水穷欲偏,最后乃得禅僧岩。

禅僧成道久已化,独有崖崿青巉巉。

降身入洞不甚险,突兀三室谁彫劖。

东西有道若蛇窦,白云羃羃门无缄。

持火旁行不知际,七穿八窍遥相衔。

涓涓乳泉白如雪,由来此地殊仙凡。

主人引我复深入,行指岰穴尤嵌岩。

中间石鼓有异响,击拊想可参韶咸。

吾身久病苦下湿,复畏神怪来邀搀。

直趣出洞上南巘,豁若巨海张云帆。

山花斓斑出竹杪,亦有禽鸟声諵諵。

欲还未可复小驻,日脚已过东冈杉。

形式: 古风

奉谢上官令诗卷

一轴新诗锦不如,何为轻易赠狂夫。

巴山楚水无穷胜,不必王维更画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赠别子瞻

平生雅游眉阳客,五年不见须已白。

借田东坡在江北,芟夷蓬蒿自种麦。

相逢不尽一樽酒,故态那复论欢戚。

手抱阿武劝馀沥,维摩老夫失定力。

老夫寂寂出三湘,更欲卜居池水阳。

薄田止须数十亩,田上更树麻与桑。

老来正苦迫生事,清明虽近犹可秧。

罢亚若可博乾麨,以无易有遥相望。

我舟即行不可驻,欲卜后会诚茫茫。

他时有信若可寄,不用辛苦为诗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