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董内召登高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

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

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

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祝融峰下度过佳节,相互对视怎能不心生哀伤。
在烟雾缭绕中一同寻找幽深的山涧菊花,酒杯前都是身处他乡的人。
远处的山峦映着夕阳,仿佛与越地相连,孤雁飞过,勾起了我对秦国的思念。
自古以来,登高总会引发人们的感伤,茱萸啊,你不要嘲笑我泪水打湿了衣巾。

注释

祝融峰:祝融峰是古代传说中的火神,这里指代高山。
嘉节:美好的节日,如重阳节。
怆神:心生悲伤。
幽涧菊:隐秘的山涧中的菊花,象征高洁和思乡之情。
异乡人:指身在他乡的游子。
遥山带日:远处的山峰与落日相接。
连越:连接越地,古代区域名。
别秦:离开秦国,可能暗指离家或故国。
登高:登山赏景。
惆怅:忧郁、伤感。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传统,象征避邪。
泪盈巾:泪水打湿了衣巾,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廖匡图的《九日陪董内召登高》。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重阳节与朋友相聚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祝融峰下邂逅重阳佳节时的情感交流。"相对"二字传达了一种亲密无间的氛围,而"怆神"则表明这种情谊交融之中带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感伤。

"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

诗人与友人在迷雾般的自然环境中共同寻觅着幽静的山涧菊花,这不仅是一种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也暗示了他们作为异乡人的共同情感。

"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光日色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之情。"别秦"二字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

"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历代登山者都难免有一份惆怅之情的感慨,而自己在此时此刻也不例外。"茱萸"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泪盈巾"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哀与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寓于山水之间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乡愁。

收录诗词(6)

廖匡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人赠沈彬

冥鸿迹在烟霞上,燕雀休誇大厦巢。

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逼真但使心无著,混俗何妨手强抄。

深喜卜居连岳色,水边竹下得论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

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

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赠泉陵上人

暂把枯藤倚碧根,禅堂初创楚江濆。

直疑松小难留鹤,未信山低住得云。

草接寺桥牛笛近,日衔村树鸟行分。

每来共忆曾游处,万壑泉声绝顶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正悲世上事无限,细看水中尘更多。

形式: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