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潮五古十七首(其十七)

中原忽龙战,九族开闽关。

吾丘自固始,举族来莆田。

有宋鸿胪卿,数典乃吾先。

巍巍枢密公,于潮为始迁。

梅溪铭公墓,琴山霭春烟。

有子梅州守,归养娱亲前。

若赵若王古,投赠多诗篇。

想见与居游,论道皆名贤。

三传韶佥判,宗牒曾手编。

碧血老殉义,宋日沈虞渊。

维时方乱离,族散闽越间。

或近籍保昌,或远居琼山。

吾祖佥判弟,实隐鄞江边。

孙枝日以茂,江楚多绵延。

吾宗著石窟,一水梅潮连。

精舍寻金山,扫墓来故阡。

遥遥三十世,已阅七百年。

别派出承旨,棣萼春风联。

述祖非无人,谱牒多不全。

安知台海客,东风引回船。

居潮而言潮,稽古为悠然。

先畴尚可服,旧德犹能传。

东南此雄镇,保世心拳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丘逢甲所作的《说潮五古十七首》中的第十七首,描绘了家族从中原南迁福建莆田的历史变迁。诗人追溯了家族的源流,从中原战乱时期开始,一族人跟随先祖来到梅溪和琴山一带。他提到家族中有显赫人物如宋朝的鸿胪卿和枢密公,以及忠诚的祖先在动荡中坚守道义。尽管历经分散,家族后裔繁衍,分布于各地,但诗人强调了他们对潮州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碧血老殉义”可能指的是祖先的英勇事迹,而“族散闽越间”反映了战乱后的离散。诗人感慨时间流逝,家族谱系虽有缺失,但仍珍视家族历史,期待海外的族人能回归,共同维护家族的荣耀和传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潮州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以及守护家族精神的决心。

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丘逢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家族历史的深情追忆,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春日游别峰寺(其一)

不作参禅客,看山合此行。

移舟泊春麓,回磴瞰江城。

亭僻兼云憩,畬荒罢火耕。

隔林知寺近,花外度经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春日游别峰寺(其二)

山路到庵尽,依山见梵楼。

隔江屏远翠,走石笕潜流。

僧野能吴语,樵归答粤讴。

浮生閒半日,已共佛无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春日游别峰寺(其三)

寺小群山合,林深万木春。

烟霞僧供养,香火佛生辰。

南国多游女,西方拜美人。

道旁求布施,凄绝是饥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日游别峰寺(其四)

好静寻山去,山中笑佛忙。

不须杯珓祝,且證木樨香。

幢影摇春霭,钟声送夕阳。

匆匆下归棹,回首万峰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