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大于门报,人歌窦氏芳。
诤臣登冢嗣,圣德在吾皇。
柏惨方庐墓,琴祥定趣装。
他年疏大国,锦轴屡燔黄。
这首挽辞《致政王宣义挽辞(其二)》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通过对逝者王宣义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敬意。
首句“天大于门报”,以天门之高大比喻逝者的声望与地位,暗示其生前的显赫与贡献。接着,“人歌窦氏芳”一句,通过引用窦氏的美名,进一步赞美逝者如同窦氏一般,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诤臣登冢嗣,圣德在吾皇”两句,既表达了对逝者作为直言谏臣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其身后继承者的期许,以及对当今君主圣明的颂扬,体现了对国家治理与道德传承的重视。
“柏惨方庐墓,琴祥定趣装”描绘了逝者墓地周围的景象,以柏树的苍翠与琴声的和谐,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哀思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逝者生前的雅致与高尚情操。
最后,“他年疏大国,锦轴屡燔黄”则预示了逝者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功绩将被后人铭记,如同珍贵的锦轴,即使经过岁月的洗礼,其价值与意义依然不减。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还蕴含了对道德品质、国家治理与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逝者缅怀与纪念的独特方式。
不详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生居宅相宠无伦,来荫金枝德有邻。
夫拥斋旄仪上宰,身兼郡主国夫人。
方看十子翻丹凤,忽忆三山驾紫麟。
霜洁兰薰全懿美,史官秉笔正訚訚。
持橐甘泉日,英声耸缙绅。
循良六郡守,蹇谔一台臣。
德亚耕萃叟,年同钓渭人。
设施浑未尽,识者为眉颦。
蹑屩担簦不厌频,治安有策上严宸。
朝为逆旅马助教,暮作南昌梅子真。
岂是天教亡寸禄,祇应身欲到三神。
从今遂泯凌云气,挂剑寒松泪满巾。
游夏渊源鲍谢才,声名虽泯思无涯。
人间一叶灵芝落,地下千年玉叶埋。
彭泽素琴尘自满,茂陵遗藁志全乖。
惜君多少凌云气,挂剑青松祇怆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