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好古挽辞

蹑屩担簦不厌频,治安有策上严宸。

朝为逆旅马助教,暮作南昌梅子真。

岂是天教亡寸禄,祇应身欲到三神。

从今遂泯凌云气,挂剑寒松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虞好古挽辞》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蹑屩担簦不厌频”,以“屩”(草鞋)和“簦”(伞)形象地描绘了频繁的行旅之苦,表达了对逝者生前辛劳奔波的追忆。接着“治安有策上严宸”,则暗示了逝者在世时曾为国家安定出谋划策,忠诚于君王,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责任感。

“朝为逆旅马助教,暮作南昌梅子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逝者生前的两种身份——作为逆旅中的马助教与在南昌的梅子真——进行对照,既展示了其多面性,也隐含了对逝者人生轨迹的感慨。

“岂是天教亡寸禄,祇应身欲到三神”则表达了对逝者命运的疑问与理解,似乎在探讨命运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关系,流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意味,同时也透露出对逝者追求理想与实现价值的肯定。

最后,“从今遂泯凌云气,挂剑寒松泪满巾”两句,以“凌云气”象征逝者曾经的豪情壮志,而“挂剑寒松”则是对逝者精神永存的寄托,通过“泪满巾”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不仅深情地缅怀了逝者,还蕴含了对人生、命运、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楼予善使君挽辞(其一)

游夏渊源鲍谢才,声名虽泯思无涯。

人间一叶灵芝落,地下千年玉叶埋。

彭泽素琴尘自满,茂陵遗藁志全乖。

惜君多少凌云气,挂剑青松祇怆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楼予善使君挽辞(其二)

壮年方喜脱尘埃,便把州麾上钓台。

冰鉴已明消健讼,民膏不取却馀财。

官箴信尔无遗恨,家学端知有自来。

欲识邦人思恺悌,水声山色亦兴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赵叔达侍郎挽辞(其一)

山东真相种,邂逅处鄞川。

折桂丹犹渥,持荷紫更鲜。

清谈誇众口,大笔炳遗编。

无限凌云气,沈埋向九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赵叔达侍郎挽辞(其二)

江外昔分符,人皆咏裤襦。

有书充栋宇,无屋远庖厨。

容膝渊明舍,饮瓢颜氏徒。

莫言太清俭,本是列仙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