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年年今夕是中秋,今年今夕月几望。
又向龙山玩月明,恨不此时登百丈。
百丈峰头天宇宽,桂树婆娑风雨寒。
嫦娥冰奁未全启,神仙宝盖遥相看。
羽衣乐奏流霞宴,六六洞天光作殿。
欲伴群仙捧寿觞,绝壁丹崖路如线。
山僧有酒浮金波,已?一醉同高歌。
明朝归去还对月,百尺楼中秋更多。
这首明代诗人郑潜的《中秋瑞龙寺玩月》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在瑞龙寺赏月的情景。首句“年年今夕是中秋”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深深怀念,而“今年今夕月几望”则暗示了诗人对月圆人团圆的期待。接着,诗人想象自己在龙山之上欣赏明亮的月色,遗憾未能登临百丈峰。
“百丈峰头天宇宽,桂树婆娑风雨寒”展现了峰顶开阔的景象,以及清冷的秋风和摇曳的桂树,烘托出月夜的寂静与神秘。诗人笔下的嫦娥和神仙在冰奁中未完全展现,象征着月宫的遥远与神秘。
“羽衣乐奏流霞宴,六六洞天光作殿”运用神话色彩,描绘了月宫中的仙境,音乐悠扬,光芒四射,如同宫殿般辉煌。诗人渴望能与仙人们一同举杯祝寿,但山路险峻,“绝壁丹崖路如线”,增添了登月的艰难与向往。
最后,诗人与山僧共饮,借酒消愁,享受当下,承诺明日归来时,还会在中秋月夜下欣赏美景。整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独特感受和对仙境的向往。
不详
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千仞冈头十二曲,夏日来登大巽峰。
俯见沧洲树如荠,遥惊叠嶂云犹龙。
半天风雨非人世,万壑松杉生海风。
小楼夜坐耿不寐,赖有斗酒浇奇胸。
清泠台前风露凉,乌石古桧蟠云苍。
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
天秀岩前望海亭,月华如练照清泠。
却从东壁重回首,石磴阑干出翠屏。
苍烟黯黯蛟龙窟,古铁棱棱狻猊骨。
空林无人山鬼愁,赵君何从得此物。
枯梢怒号天雨霜,苔花满地雪衣凉。
题诗坐忆江海客,醉墨一洒秋淋浪。
故人爱竹盟岁寒,朔风吹老天台山。
皎皎羽衣奏广乐,森森玉笋清朝班。
开帘月上素光凝,入室风生鸣佩环。
何时击节披鹤氅,为君醉舞琼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