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贤不必通愚不穷,悠悠无处问苍穹。
可怜富贵君之柄,断在山人指掌中。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赠日者邹生》。诗中通过对比富贵与山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物极必反的哲学思考。
"贤不必通愚不穷,悠悠无处问苍穹。"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智愚之分,达观天命,无需过多追问宇宙奥秘的心境。"贤"指有才华、有德行的人,"不必通"意味着即使是贤能之人也不需要全知全懂;而"愚"则代表普通、无知之人,"不穷"表明他们也不会陷入困境。"悠悠"形容一种从容自在的状态,"无处问苍穹"则是说对于广阔无垠的天空和宇宙,不再有所追寻。
"可怜富贵君之柄,断在山人指掌中。"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权力和财富转瞬即逝的感慨。"可怜"一词充满同情,指的是那些拥有权势与金钱的人,他们手中的"柄"(即权力)如同山人轻易断去的一根草木,表明权力的脆弱和不稳定。
整首诗通过对比两个不同阶层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物极必反的深刻感悟。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夜落无人见,朝看到处新。
非君有分别,力不柰松筠。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
世间最解悲圆缺,秪有方诸泪不乾。
天孙何许是来时,月意愔愔露气微。
可道星河难得过,自缘乌鹊合高飞。
秋宵已胜春宵短,今会还如古会稀。
早晚望夫能化石,尽分人世作支机。
三十年交旧,相逢各白头。
海壖曾共饮,洛社又同游。
脱屣风波地,开怀松桂秋。
两眉从此后,应不著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