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落无人见,朝看到处新。
非君有分别,力不柰松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霜》。从这几句话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夜落无人见,朝看到处新。" 这两句描绘了早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时,露水凝结成霜的情景。夜幕降临之际,无人能见到这一过程,而当朝曦初照,万物皆显得清新脱俗。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隐含着时间流逝和事物更新换代的哲理。
"非君有分别,力不柰松筠。" 这两句则深化了前面的意境。诗人通过霜水凝结成冰的过程,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非君有分别"意味着霜与其他自然现象不同,它不受任何外力干扰,只按照自己的规律形成和消散。而"力不柰松筠"则是比喻,用来形容诗人自己或某种精神状态,像松树一样坚韧不拔,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不失其刚强之气。
整首诗通过对霜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个人的坚守自我。诗人以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持自我的精神态度。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
世间最解悲圆缺,秪有方诸泪不乾。
天孙何许是来时,月意愔愔露气微。
可道星河难得过,自缘乌鹊合高飞。
秋宵已胜春宵短,今会还如古会稀。
早晚望夫能化石,尽分人世作支机。
三十年交旧,相逢各白头。
海壖曾共饮,洛社又同游。
脱屣风波地,开怀松桂秋。
两眉从此后,应不著闲愁。
何人指蒙昧,题作此轩名。
天理自昼夜,道心无晦明。
用当群物化,舍去一毛轻。
磊磊山前寺,时闻钟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