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砧

秋将就夜半,寒信怯无衣。

清砧新弄响,愁绪倍调饥。

悲霜啼颊润,怨露夕妆稀。

袅袅腰如束,瘦影月光依。

懒扑流萤扇,暗壁凄伊威。

缝裳渐无月,徒寄远心微。

金锁遥天合,开时客泪肥。

风吹不到地,愿逐白云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闻砧》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秋将就夜半”,点明时间是深秋的深夜,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接着,“寒信怯无衣”一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在寒冷中渴望温暖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困顿。

“清砧新弄响”描绘了远处传来的新砧声,这本是劳动的象征,但在诗中却成了引发愁绪的源头。砧声与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交织在一起,使得愁绪更加浓重。“愁绪倍调饥”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饥饿与愁绪相互叠加,使情感更为复杂。

接下来的几句“悲霜啼颊润,怨露夕妆稀”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霜、露赋予了情感,霜的“悲”、露的“怨”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哀伤之情。同时,通过“啼颊润”、“夕妆稀”等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感和情感的表达。

“袅袅腰如束,瘦影月光依”描绘了主人公的身形,通过“袅袅”、“瘦影”等词语,展现了其身体的单薄与孤独。月光下的身影,更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懒扑流萤扇,暗壁凄伊威”则通过主人公的动作——“懒扑流萤扇”,表现了其内心的疲惫与无力。在昏暗的墙壁前,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助更加凸显。

最后,“缝裳渐无月,徒寄远心微”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缝补衣物的过程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而“徒寄远心微”则暗示了希望的渺茫。

“金锁遥天合,开时客泪肥”以金锁的遥远与闭合,象征了主人公与外界的隔阂与孤独。而“开时客泪肥”则表达了在特定时刻,主人公情绪的爆发与泪水的丰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深秋夜晚的孤独、哀愁与对未来的迷茫,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41)

方孟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研斋太史

年年叹离别,此别何时休。

楼头望不见,从今不上楼。

无钱买鲤鱼,君书何处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赠伯姊

草有并蒂花,木有连理枝。

果有合欢核,豆有同根萁。

鱼或比目游,鸟亦比翼随。

同功茧作绵,合卺玉为卮。

我与子姊妹,愿得不相离。

出必同车轮,居必联屋楣。

见月每共拜,弄珠定双嬉。

子妆我掠鬓,子盥我奉匜。

我衣捣子砧,子濯污我私。

机张我续织,镜听子兼持。

子褰我衾裯,我餔子粥糜。

寒辄拥子背,暑还扇我肌。

子女迭相抱,帷帐恒并施。

生从比肩人,没以百岁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丁卯冬十二月留别妹皆令

北风悽以栗,不忍吹罗襟。

高云语征鸟,离思两难沈。

今我远庭闱,与子分芳衾。

宁忍携手好,所以伤我心。

一言一回顾,别泪垂不禁。

但得频寄书,毋使相望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种桐

静居无寄怀,种桐广除内。

桐高盈丈馀,风露相吸逮。

本以迟凤栖,凤栖不可再。

我闻古良士,往往思其外。

预愁斲为琴,知音复谁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