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送张子静归吴兴

下马折杨柳,春浅条未长。

东风吹落日,行人归故乡。

朝发阊门道,暮宿碧澜堂。

仰看天上月,千里共流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下马折杨柳”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场景,杨柳作为离别时常见的植物,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接着,“春浅条未长”暗示了送别的时间是在初春,万物复苏但还未完全生长,这既是对季节的描述,也暗含了对友人未来旅程中未知挑战的隐喻。

“东风吹落日,行人归故乡”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渲染离别的氛围。东风不仅吹落了夕阳,也仿佛吹散了友人的身影,预示着友人即将踏上归途,回归熟悉的故乡。这种景象的描绘,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蕴含了对友人平安归家的美好祝愿。

“朝发阊门道,暮宿碧澜堂”则展现了友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从清晨出发到夜晚投宿,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都加重了离别的感伤。这里不仅写出了地理上的距离,也反映了心灵上的距离,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

最后,“仰看天上月,千里共流光”将情感推向高潮。无论友人走到多远的地方,抬头望见的都是同一轮明月,这象征着无论相隔多远,友情和思念都能跨越时空,共同照亮彼此的心灵。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离别时的情感,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赠李中翰贞伯

层城多甲第,朱门赫峨峨。

曲水起飞桥,楼观相陂陀。

何人拊瑶琴,独坐当中阿。

朱弦激清商,慷慨和悲歌。

回风振丛薄,游鱼跃灵波。

大雅久不闻,举世尚淫哇。

知音既云少,笑者亦已多。

沉吟下阶陛,感叹将如何。

形式: 古风

赠陈玉汝

少妇婉清扬,当户织玄黄。

朝朝弄机杼,晔晔成文章。

筐篚远贡之,裁为君衣裳。

衣裳近玉体,衣被自生光。

苟非尺寸益,焉能置君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有怀沈启南吴廷晖二姻家

日落照高树,枝叶何轮囷。

上有嘤嘤鸟,鸣声如索群。

与君别离久,邈若参与辰。

结交非不多,何如儿女亲。

河水尽日流,浮云尽日行。

行云与流水,不及思君情。

形式: 古风

赋泰伯祠送李舍人

行行阊门道,清庙临通津。

借问此何居,至德垂鸿名。

畴兹商周际,天命固难谌。

避狄始宁居,剪商志将萌。

圣孙天所启,周道方日新。

夫君见其微,远窜来蛮荆。

冠冕化文身,礼义开吴民。

让国非求名,此意难具陈。

顾惟君臣谊,况乃父子亲。

向无宣尼言,谁能识其心。

李膺吴中彦,怀古意何深。

行当侍帷幄,扬芳播清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