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中翰贞伯

层城多甲第,朱门赫峨峨。

曲水起飞桥,楼观相陂陀。

何人拊瑶琴,独坐当中阿。

朱弦激清商,慷慨和悲歌。

回风振丛薄,游鱼跃灵波。

大雅久不闻,举世尚淫哇。

知音既云少,笑者亦已多。

沉吟下阶陛,感叹将如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繁华都市中的景象,通过对比高门大宅与自然景致,以及音乐与社会风气的对比,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首句“层城多甲第,朱门赫峨峨”描绘了城市中豪华府邸林立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富贵与权势的氛围。接着,“曲水起飞桥,楼观相陂陀”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水流环绕、楼宇错落有致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意境。

随后,“何人拊瑶琴,独坐当中阿”引入了一位独自弹奏瑶琴的人物形象,暗示着在繁华背后,也存在着孤独与寂寞的情感。瑶琴的清商之音与慷慨悲歌相互交织,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而“回风振丛薄,游鱼跃灵波”则通过自然界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的流动与变化,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最后,“大雅久不闻,举世尚淫哇”表达了对传统美德与高尚情操逐渐消失的忧虑,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反思。“知音既云少,笑者亦已多”则强调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真正理解与欣赏美好事物的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表面现象的盲目追求与浅薄的笑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洞察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批判,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赠陈玉汝

少妇婉清扬,当户织玄黄。

朝朝弄机杼,晔晔成文章。

筐篚远贡之,裁为君衣裳。

衣裳近玉体,衣被自生光。

苟非尺寸益,焉能置君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有怀沈启南吴廷晖二姻家

日落照高树,枝叶何轮囷。

上有嘤嘤鸟,鸣声如索群。

与君别离久,邈若参与辰。

结交非不多,何如儿女亲。

河水尽日流,浮云尽日行。

行云与流水,不及思君情。

形式: 古风

赋泰伯祠送李舍人

行行阊门道,清庙临通津。

借问此何居,至德垂鸿名。

畴兹商周际,天命固难谌。

避狄始宁居,剪商志将萌。

圣孙天所启,周道方日新。

夫君见其微,远窜来蛮荆。

冠冕化文身,礼义开吴民。

让国非求名,此意难具陈。

顾惟君臣谊,况乃父子亲。

向无宣尼言,谁能识其心。

李膺吴中彦,怀古意何深。

行当侍帷幄,扬芳播清尘。

形式: 古风

题沈启南画月下杏花

我昔庆云看杏花,春云压树埋晴霞。

无端风雨中夜作,狼藉满地同泥沙。

十年蹭蹬不复见,无乃天意于吾赊。

老南忽往花正好,两株繁华对晴昊。

白日苦短看不足,更向良宵事幽讨。

月明照花花在地,恍若清波漾文藻。

夜深露下花更佳,汗湿蛾眉淡于扫。

巫山神女朝梦云,洛水灵妃夜当道。

知君好事不可当,绕树行吟被花恼。

诗成得意难具陈,片纸再与花传神。

品高意远迹逾妙,反觉树上花非真。

须臾喧传动城郭,借看累月纷蹄轮。

君不见虎头曾图瓦棺壁,观此杂沓输其珍。

老僧老僧收拾去,且莫出示无钱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