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贯为挽悼致政太常卿陈贽所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生前功绩的赞颂。
首联“解组归来未十秋,已将尘事付浮沤”,以“解组”比喻辞官归隐,表达了陈贽在官场生涯后回归宁静生活的状态。然而,“未十秋”却暗示了其归隐时间之短,以及生命的短暂。将“尘事”比作“浮沤”,形象地描绘出世事如泡沫般虚幻,强调了陈贽对世俗的超脱。
颔联“朝廷此日思遗老,洛社何人续旧游”,点出了陈贽在朝野中的地位和影响。朝廷怀念他这样的“遗老”,意味着他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洛社作为文人雅集之地,陈贽在此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如今却无人能继续他的旧游,表达了对陈贽离世的惋惜之情。
颈联“菊径就荒秋雨冷,草堂长掩暮云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菊花小径因无人照料而荒芜,秋雨寒冷,草堂长久关闭,暮云笼罩着愁绪,这些意象都象征着陈贽离世后的寂寥与哀伤。
尾联“文名不与身俱没,江汉滔滔万古流”,是对陈贽文名永存的肯定。即使生命消逝,但他的文名如同长江、汉水一般,永远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表达了对陈贽文学成就的崇高评价和永恒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陈贽生平、事迹及影响的回顾,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对其精神遗产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