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定光上人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

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

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

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

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二十岁时出家修行,四十岁时内心超脱世俗的纷扰。
获得直入真理的道路,乘着这不退转的法轮前行。
一坐就是十五年,林间的秋天又迎来春天。
春花秋月的变换,不会感动无情无感的人。
我来此仿佛有所领悟,暗中用心反省自身。
不小心陷入感官的纷繁中,忧喜情绪伤害了身心。
怎样才能摆脱视听的束缚,恢复那纯真的本性呢?

注释

二十身出家:二十岁时剃度为僧,开始修行生活。
心离尘:内心脱离尘世的烦恼和欲望。
得径入大道:找到了通向真理的直接路径。
不退轮:佛教术语,象征修行不退转,持续进步。
林下秋复春:在山林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时间轮回。
不感无情人:无法触动没有情感或超脱世俗的人。
潜以心照身:暗暗地用心灵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内心。
误落闻见中:被听闻和看见的事物所迷惑,偏离了修行之路。
冥然反天真:达到无意识的状态,回归自然纯真的本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一种理解和向往。诗中“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两句,指的是在年轻时就离开家庭的羁绊,步入佛门,而到了四十岁的心态上更进一步地与世俗的尘念划清界限。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修行佛法达到某种境界后,就能确立在正道上的信心,不会再有退转。接下来的“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描述了长时间的静坐修炼,期间见证了季节的更迭,但内心却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宁静。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万象的超脱态度,即使是鲜艳的春花和萧瑟的秋风,也不能引起诗人的情感波动,因为他已经达到一种无情的境界,而这“无情”并非缺乏同情之意,恰是对世间万象达到了超然物外的一种解脱。

“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则透露了诗人在修行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用内心的光明去照亮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然而紧接着的“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却揭示了一种矛盾,即尽管有悟,但仍不免受到外界声色所惑,导致内心的忧虑和欢喜也会对肉体和精神造成伤害。

最后,“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则是诗人对于如何超脱这种矛盾的一种追问和向往,希望能安心地抛弃感官世界的束缚,恢复到本真的、自然无为的状态。全诗流露出一股清净淡泊的禅意,同时也展现了白居易对佛法深刻理解与个人修行体验的融会。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题赠郑秘书徵君石沟溪隐居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閤交夔龙。

俛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冀城北原作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风吹黄埃起,落日驱征车。

何代此开国,封疆百里馀。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

昔人墓田中,今化为里闾。

废兴相催迫,日月互居诸。

世变无遗风,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其一)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今早天气寒,郎君应不出。

又无宾客至,何以销闲日。

已向微阳前,煖酒开诗帙。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其二)

朝怜一床日,暮爱一炉火。

床暖日高眠,炉温夜深坐。

雀罗门懒出,鹤发头慵裹。

除却刘与吴,何人来问我。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