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厓山吊古(其三)》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描绘厓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古代战争与国家兴衰的深沉感慨。
首联“崚嶒奇石倚晴霄,大海风云压暮潮”,以峻峭的山石与浩瀚的大海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悲凉的氛围。山石直插云霄,仿佛与天空相接,而大海则在傍晚时分,风云翻涌,似乎要将潮水压倒,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动荡与变化。
颔联“涛覆星辰惊地轴,阵连鱼鸟撼天杓”,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激烈与震撼。巨浪不仅覆盖了星辰,仿佛连动了大地的轴心,也使鱼鸟为之颤抖,整个天地都为之震动。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对自然界的巨大影响。
颈联“人亡故国山河在,碑隐荒苔世代遥”,转而抒发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尽管人已逝去,但故国的山河依然存在,历史的痕迹在碑文上隐藏,岁月悠长,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深远。
尾联“无限哀魂招不得,断猿啼处草萧萧”,以哀伤的氛围收尾。无数亡魂无法招引,只有断断续续的猿啼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伴随着萧瑟的秋草,营造出一种凄凉与孤寂的意境,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深哀悼和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亡魂与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战争与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