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哭桂儿

冷冷清清,参横月落。梦魂颠倒人如醉。

可怜小婢正酣眠,模糊犹认儿安睡。

重剔残灯,几番憔悴。漏声滴向心头碎。

霜冷露白不知寒,和它蜡炬垂双泪。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哭桂儿》以凄婉哀伤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母亲在深夜中悼念逝去孩子的悲痛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愁与思念的世界。

“冷冷清清,参横月落。” 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寂、静谧的夜晚氛围,参星已隐,明月西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这样的景象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梦魂颠倒人如醉。” 这一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现了母亲在失去孩子后内心的混乱与恍惚,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秩序,她的心灵也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

“可怜小婢正酣眠,模糊犹认儿安睡。” 通过对比,诗人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切怀念。即使在梦中,她仍能辨认出孩子的身影,这份爱之深沉,令人动容。同时,也暗示了孩子生前的安宁与母亲心中的矛盾——既希望孩子在梦中得到安慰,又无法接受现实中的离别。

“重剔残灯,几番憔悴。” 母亲在夜深人静之时,反复点亮并熄灭残灯,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她对孩子的无尽思念,也映射出她内心的疲惫与憔悴。几番尝试,几番失败,象征着母爱的坚韧与执着。

“漏声滴向心头碎。” 漏壶滴水的声音,本是时间流逝的自然现象,在这里却成了母亲心碎的象征,每一滴水都仿佛敲打着她脆弱的心灵,加重了她的悲伤。

“霜冷露白不知寒,和它蜡炬垂双泪。” 最后两句将自然界的寒冷与母亲内心的悲凉融为一体,霜冷露白,蜡炬垂泪,都是对母亲哀悼之情的生动描绘。蜡烛的双泪,既是物理上的蜡烛熔化滴落,也是母亲泪水的象征,表达了她对孩子的无尽思念与哀悼。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以及面对生命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

收录诗词(28)

高佩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和曹顾庵年伯

秋近江南,荷香处、绿波烟涨。

消永昼、一觞一咏,葛巾无恙。

文宴不须陈玳瑁,淋漓醉墨瑶笺上。

鲙松陵、新钓四腮鲈,渔家饷。小鼎中,轻云漾。

险韵句,频频唱。也胜它黄公垆畔,共酌村酿。

细雨曾催杜老诗,花开不待三郎杖。

看群贤满座似神仙,兰亭状。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押[漾]韵

满江红.读曹太史原词,再和端之作

八斗才华,似大海、紫澜初涨。

爱楚俗、年年端节,彩丝驱恙。

榴喷早红开午宴,挥毫击钵蒲筵上。

缔金兰、珠玉尽名流,欢相饷。墨花浓,香飘漾。

郢市曲,争先唱。笑韵成金谷,漫倾醇酿。

何如风雪苦情思,不劳蜡屐携筇杖。

比芙蓉出水更天然,难形状。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乞叙

弄笔涂鸦,愁来似、云兴波涨。

许屈指、年华易去,可禁频恙。

噩梦几番掷过了,半生心事毫端上。

检残篇、绿酒若为消,谁相饷。风景好,春摇漾。

题咏处,曾酬唱。奈寻香摘艳,蝶衔蜂酿。

玄晏当今文学老,校书天禄燃藜杖。

比无言桃李却多言,雨花状。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述怀

陵谷纷纭,鱼龙混、一江春涨。

回首处、平生孤介,弱躯多恙。

盼望云霄凡骨重,寸心常锁双尖上。

闭深闺、栖处似鹪鹩,齐眉饷。行乐事,全抛漾。

琴书好,休题唱。但梦吟残罢,闲愁酝酿。

痴想蓬莱弱水隔,难求缩地壶公杖。

叹风风雨雨度馀年,凄凉状。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