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秦励之手,名为《自述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首句“吾儿每欲吾寻乐”,透露出诗人与儿子之间的互动,儿子希望父亲能够寻找快乐。接着,“乐向乾坤静里寻”一句,揭示了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并非源自外在的热闹与繁华,而是在于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之中。这种观点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满足,而非物质或表面的享受。
“此乐得知非一日”,表明了这种领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体验,逐渐认识到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快乐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深度。
最后一句“无须眼底觅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理解与共鸣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知音并不需要在眼前寻找,因为真正的理解与共鸣源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与契合。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和心灵交流的独到看法,即真正的连接和理解往往来自于深层次的精神共鸣,而非表面的交往或外在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快乐、自我认知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