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棐所作的《厓山吊古》组诗的第三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南宋末年厓山之战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首句“宋祚逢厓事总非”,点明了主题,即南宋末年的厓山之战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必然的结果。接着,“至今啼鸟怨芳菲”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鸟儿以情感,它们在哀鸣,仿佛在诉说着对那段历史的悲痛与怀念。
“舟翻奇石空流水,泪滴苍梧黯夕晖”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船只在奇石间翻覆,流水依旧,却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苍梧之下的夕阳,因泪水的滴落而显得黯淡无光。这两句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寄托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思。
“将帅战寒金虎旅,相臣心恋衮龙衣”则将矛头指向了历史中的决策者,将帅们在寒冷中指挥着英勇的军队,而宰相的心却留恋着象征权力的衮龙衣。这句诗揭示了统治者的矛盾心理与决策失误,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最后,“大忠祠下沧溟月,犹照孤鹇夜夜飞”以大忠祠为背景,月光照耀着孤独的白鹇(一种象征孤独与寂寞的鸟类),暗示了对忠诚者的缅怀与对孤独命运的同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光辉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