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秋兴三首(其一)》由王易所作,以秋天的景象和感受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皓皓朝日光”描绘了明亮的朝阳,次句“唧唧应候虫”则通过虫鸣声引入季节转换。诗人的情绪随着“旋疑故友来,庭角生悲风”起伏,似乎期待着朋友的到来,但庭院角落却刮起悲凉之风。
“捲帷宣积蒸,牵裾步芳丛”两句,诗人可能在户外活动,感受着闷热的天气和花香,然而“不知何事贵,立坐无礼容”又流露出内心的困惑与失态,不知为何物或事让自己显得拘谨不自然。
接下来,诗人观察到邻居的孩子对着枯桐感叹秋意,引发他对世间盛衰变迁的感慨:“岂惜盛衰迁,果哉观未通。”他认为,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事物的兴衰,应该有更开阔的视角。最后两句“惟秋乃能肃,惟士乃有穷”强调秋天的肃杀与士人的困境,而“何如恣开颜,白日犹可东”则劝告人们应开朗面对,因为时光依旧流转,生活还会继续。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