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鲜艳的牡丹图景,并通过牡丹这一自然元素,抒发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感慨。诗人在闲暇时光中漫步于花丛之间,观赏着那些盛开却又稍纵即逝的牡丹,感受到生命如同这些花朵一般,美好而短暂。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人生苦短的感慨。春天的三月,牡丹盛放,却也伴随着细雨和微风,这种不稳定的气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人指出百年人生充满了愁绪和疾病,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哀叹。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诗人赞美牡丹盛放之时的美丽,但一旦凋谢,就算落在清净无为的僧院,也不过是一场空欢喜悲。这里的“空”字,充满了禅意,暗示了对物我两忘、超脱尘世的向往。
"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诗人不忍心离开这片牡丹丛中所构成的一片净土,只愿沉浸在这份自然之美中,忘却世间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物是流动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然物外、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古陌寒风来去吹,马蹄尘旋上麻衣。
虽然干禄无休意,争奈趋时不见机。
诗思趁云从岳涌,乡心随雁绕湖飞。
肯将骨肉轻离别,未遇人知未得归。
时清祗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吾家此弟有何知,多愧君开道业基。
不觉裹头成大汉,昨来竹马作童儿。
还缘世遇兵戈闹,祗恐身修礼乐迟。
及见和诗诗自好,砣公不到更何时。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