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冬日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接近年底天气多风雪,闲暇时坐在寒冷的房间。
书生学业至此,天意变得难以理解。
苦吟之时,只闻猿猴三声哀叫,身形枯瘦如柏树一枝。
我相信公理仍在,还不愿就此与山为伴。

注释

近腊:接近年底。
饶:多。
风雪:大风和雪。
闲房:空闲的房间。
冻坐:坐在寒冷中。
教到此:学业至此。
天意:命运或天道。
转难知:变得难以理解。
吟苦:苦于吟诗。
猿三叫:猿猴三声哀叫。
形枯:身形消瘦。
柏一枝:如一株柏树枝干。
公道:公正的道理。
期:期待,约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对未来命运的不解与迷茫。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这两句开篇就营造出一个冷清、寂静的氛围,诗人身处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外面飘飞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室内却只能冻坐无聊,这种境况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和生活状况。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学业的困惑和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在这里,“书生教”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学业或是某种修养到了极限,而“天意”则象征着不可预测的命运力量。诗人的内心似乎在质疑,自己的努力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以及未来的路该如何选择。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吟苦猿三叫”中的“猿”即是猿猴,它在这里代表了一种哀伤和无奈的情感;而“形枯柏一枝”则通过对树木干枯状态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萧瑟与孤寂。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最后两句表明尽管外界环境给予了压力和挑战,但诗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道路。“未忍与山期”中的“山期”可能是指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这里表达的是诗人虽然面对困难,仍旧不愿放弃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不愿随波逐流。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与信念坚守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严酷自然环境和内心困惑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精神追求的坚定态度。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长安春感

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

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

此时晴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却蝉。

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长安道中有作

回头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穷。

马迹蹇于槐影里,钓船抛在月明中。

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子细寻思底模样,腾腾又过玉关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