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洞岳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霜风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洞庭山的东面,江水向西流,窗帘静止不动,夕阳缓缓落下。
我登高远眺,这里是吴国和蜀国曾经分界的地方,此刻湖光山色中已近黄昏。
我从万里之外来到这里,只为远望,经历了三年多的艰难困苦,如今更加倚靠这险峻之地。
在秋风中,我满头白发凭吊古迹,老树与苍茫的江波,唤起无尽的哀伤。

注释

洞岳:指洞庭山。
东:方位词,东方。
江水:江河的水。
西:方位词,西方。
帘旌:悬挂的帘子。
不动:静止。
夕阳:傍晚的太阳。
登临:登高游览。
吴蜀:古代两个国家名,吴和蜀。
横分地:分界的地方。
徙倚:徘徊,驻足。
湖山:湖泊和山川。
欲暮时:接近傍晚。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来游:来此游玩。
还望远:仍然远望。
三年多难:经历多年困难。
更凭危:更加倚靠险峻。
白头:指年老。
吊古:凭吊古人或古事。
霜风:秋风。
老木:老树。
苍波:苍茫的江面。
无限悲:无尽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詹体仁的《登岳阳楼》,描绘了诗人登临岳阳楼所见的景象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洞岳之东江水西”,点明了地理位置,江水与岳阳楼相对,夕阳映照,帘旌静止,营造出宁静而落日余晖的画面。次句“帘旌不动夕阳迟”进一步渲染了傍晚的静态美。

“登临吴蜀横分地”表达了诗人站在历史交汇之处,感受到吴国和蜀国昔日的雄伟与沧桑。接下来,“徙倚湖山欲暮时”写出了诗人徘徊在湖光山色中,时间接近黄昏,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万里来游还望远”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眺望,暗示了他的人生经历。“三年多难更凭危”则透露出诗人历经战乱或政治动荡的艰难岁月,此时登高望远,更觉危险重重。

最后两句“白头吊古霜风里,老木苍波无限悲”,以个人的白发和老木、苍波相映,寓言自己年华已逝,面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色,不禁生出无尽的哀伤和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和对历史沧桑的沉痛感怀。

收录诗词(6)

詹体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姑苏台同年会次袁说友韵

秋鸿社燕巧相违,从古交游会合稀。

海内弟兄今有几,吴中贤士得相依。

已消桃李争春意,且向桑榆共夕晖。

回首慈恩旧题处,年华心事逐云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失调名(其一)

天孙亲织云锦,一笑天下河西。

形式: 押[齐]韵

失调名(其三)

后会不知谁健,茱萸莫厌重看。

形式:

失调名(其二)

空将别泪,洒作人间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