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上林

上苑晓沈沈,花枝乱缀阴。

色浮双阙近,春入九门深。

向暖风初扇,馀寒雪尚侵。

艳回秦女目,愁处越人心。

绕绕时萦蝶,关关乍引禽。

宁知幽谷羽,一举欲依林。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清晨的皇家园林沉寂宁静,花朵繁多如乱串的影子在阴凉中摇曳。
鲜艳的色彩映照在双阙之上,仿佛春天已经深入皇宫的深处。
微风吹来,带来一丝暖意,但残余的寒雪仍侵袭着大地。
美丽的景色让秦地女子的目光都为之停留,却也勾起了越人心中的忧愁。
蝴蝶围绕花丛盘旋,鸟儿不时发出鸣叫。
又有谁知道,那幽深山谷中的鸟儿,渴望振翅飞向树林。

注释

上苑:皇家园林。
晓:清晨。
沈沈:沉寂宁静。
花枝:花朵。
双阙:宫殿的两个高耸建筑。
九门:皇宫的众多门户。
向暖:微暖的风。
馀寒:残余的寒冷。
艳回:吸引目光。
秦女:秦地女子。
越人:越地的人。
心:内心。
绕绕:盘旋。
蝶:蝴蝶。
关关:鸟鸣声。
禽:鸟儿。
幽谷:深谷。
羽:鸟儿的羽毛。
依林:飞向树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早晨的景象与情感交织的画面。开篇“上苑晓沈沈,花枝乱缀阴”即刻画出一片繁花盛放,阳光透过花枝投下斑驳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迷离的氛围。

“色浮双阙近,春入九门深”则是从宏观角度展示了春色的到来,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处,而是弥漫至整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双阙”指的是城门的两侧,春色似乎随着光线渗透进了城门,充满了整个都城。

接下来的“向暖风初扇,馀寒雪尚侵”则是对春日早晨温度变化的一种感受。阳光开始带来温暖,但仍有残留的寒冷和未融尽的积雪,这种交织反映了春天到来的复杂情景。

“艳回秦女目,愁处越人心”则是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秦地女子的美丽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而越人的忧愁则深藏不露。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诗中既美好又复杂的情绪。

“绕绕时萦蝶,关关乍引禽”展现了蝴蝶在花间飞舞的生动场景,而“关关”的声音模拟则是鸟儿鸣叫的声音,这两句加强了春日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描写。

最后,“宁知幽谷羽,一举欲依林”则表达了一种对深山密林的向往。诗人似乎在说,谁能了解那些隐藏在幽深之处的小鸟,它们一旦展翅就想要飞向树林。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更有一种逃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立体感强烈的春日早晨。

收录诗词(25)

窦常(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

帝命海东使,人行天一涯。

辨方知木德,开国有金家。

册拜申恩重,留欢作限赊。

顺风鲸浪热,初日锦帆斜。

夜色潜然火,秋期独往槎。

慰安皆喻旨,忠信自无瑕。

发美童年髻,簪香子月花。

便随琛赆入,正朔在中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幼为逃难者,才省用兵初。

去国三苗外,全生四纪馀。

老头亲帝里,归处失吾庐。

逝水犹呜咽,祥云自卷舒。

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

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

思凌天际鹤,言甚辙中鱼。

玉立知求己,金声乍起予。

在朝鱼水分,多病雪霜居。

忽报阳春曲,纵横恨不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雨中看牡丹

东风未放晓泥乾,红药花开不奈寒。

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喜卢郎及第

晓妆初罢眼初瞤,小玉惊人踏破裙。

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