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四首(其一)

岁晚天地闭,积阴冻乾坤。

大钧止亭育,群鬼私自尊。

窃弄造化柄,擅令众阴存。

幽奸发玄漠,死气蒸黎元。

朋党渐相蔽,大辰诉其冤。

帝惟百物忧,恐不见阳春。

敕使拘众鬼,朝曦送微温。

大明焕幽郁,和气迥昆崙。

初晓尚馀禀,渐高遂增暄。

烦冥避穷朔,玉烛调中原。

众蛰久僵俘,今来更腾鶱。

微禽鴳与雀,弄影势飞翻。

草木反生意,益思擢鲜繁。

潜鱼离冰穴,无数游清源。

嗟我同此庆,兀然坐朝昏。

缊袍幸可赖,卒岁无复论。

稍稍出辞气,仰天荷公恩。

始知过狐白,愿得陈至尊。

昔宋有愚叟,亦能款君门。

况今事西讨,十万罗櫜鞬。

烽火通警急,铁衣绕夷蕃。

幸悲堕指魄,少慰无衣魂。

诚使胜挟纩,岂在衣便蕃。

斯言出感激,忠信非诈谖。

何由露天听,虎豹守天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时节天地闭合,阴寒笼罩乾坤的景象。诗人通过“大钧”、“群鬼”、“造化柄”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中提到“窃弄造化柄”,暗示了某些力量在暗中操纵着自然界的运行,使得“死气蒸黎元”,百姓生活在压抑和苦难之中。

接着,诗人描述了皇帝的仁慈之举,派遣使者拘捕众鬼,以迎接朝曦带来的微温。这象征着皇帝的正义和仁爱,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和温暖。随着太阳的升起,大地逐渐回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诗中通过“烦冥避穷朔,玉烛调中原”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诗人在此时感慨自己与万物共享这份喜悦,穿着粗袍安然度过寒冬,不再担忧生活的艰辛。他开始反思个人的价值和责任,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如同“过狐白”一般,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诗中提到的“昔宋有愚叟,亦能款君门”,可能是在借古喻今,表达对先贤智慧的敬仰和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尤其是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他希望国家能够战胜困难,保护边境安全,让人民免受战乱之苦。诗中的“幸悲堕指魄,少慰无衣魂”表达了对士兵们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强调了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并期待上天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声,给予他们庇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性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负暄四首(其二)

南极无永昼,北方多苦寒。

负暄意颇适,容膝居亦安。

啸傲长者辙,崔嵬切云冠。

道书异俗味,稚子同大欢。

不觉老将至,安知利害端。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负暄四首(其三)

被褐暖不足,负暄温有馀。

内惭意气狭,婉娈在庭除。

清晨倚西楹,夕暮守东隅。

常恐浮云起,冰雪不须臾。

靳靳怀薄愿,安得留飞乌。

形式: 古风

负暄四首(其四)

日出东南隅,晨光散曈昽。

山形西北去,暖气浮冲融。

天地大逆旅,客身一飘蓬。

胡雏啼朝霜,边马嘶朔风。

独怀负暄乐,未许斯人同。

归当献天子,无乃笑愚忠。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游仙

焦明忌常处,蟪蛄愁永年。

浅俗更相訾,旷怀自邈然。

我从造化游,夐立万物先。

四海固咫尺,大椿不独延。

日月为我驾,昏明相回旋。

超遥无终薄,浩荡遗拘蛮。

岂与功明士,姝姝以暖暖。

智极蜗角下,形敝阳荣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