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游仙》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遨游仙境的奇幻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永恒和宇宙真理的追求。
首句“焦明忌常处,蟪蛄愁永年”以焦明(太阳)和蟪蛄(一种短命昆虫)为喻,表达了对短暂生命和永恒存在的思考。焦明害怕常处,蟪蛄担忧长寿,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接着,“浅俗更相訾,旷怀自邈然”则对比了世俗的狭隘与诗人心中的广阔。浅陋之人相互诋毁,而诗人的心境却悠远高洁,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境界。
“我从造化游,夐立万物先”表明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超越了万物,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他似乎在与天地对话,体验着宇宙的奥秘。
“四海固咫尺,大椿不独延”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他认为四海虽广,但在他的心中不过是咫尺之间;大椿虽寿,但并非生命的极限,体现了他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日月为我驾,昏明相回旋”描绘了诗人驾驭日月,穿梭于昼夜之间,象征着他超越了时间的束缚,实现了心灵的自由。
“超遥无终薄,浩荡遗拘蛮”表达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无边界的自由和广阔的视野,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
最后,“岂与功明士,姝姝以暖暖”与“智极蜗角下,形敝阳荣间”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赞美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后者讽刺那些局限于小智小慧、形役于物质世界的人。诗人显然更倾向于前者,认为真正的智慧和自由在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永恒和宇宙真理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它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