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赠晚学李君(其十)

无言隐几闭松扃,万古襟怀独自灵。

点笔时研三卷篆,弹冠尝动一簪星。

青童去撅南山木,野客来寻北帝经。

天道不须窥牖见,满门山岳自青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默默无语倚着松木几案,万古以来的胸怀只有自己能感知。
写字时研磨着三卷古篆,轻轻一弹帽子,仿佛星星在簪子上闪烁。
年轻的学童去南山砍柴,野外的访客寻找北帝留下的经书。
天道无需透过窗户窥探,门外的山峦自会显现出它的青翠生机。

注释

无言:沉默不语。
隐几:倚着几案。
闭松扃:关闭松木门扉。
万古:千秋万代。
襟怀:胸怀,情感。
独自灵:独自领悟。
点笔:提笔写字。
研三卷篆:研磨古篆书。
弹冠:整理帽子的动作。
簪星:簪子上的装饰物,这里比喻星星。
青童:年轻的学童。
撅南山木:砍南山的木材。
北帝经:古代传说中的北帝经书。
天道:自然法则或宇宙之道。
窥牖:从窗户窥视。
满门山岳:门外的山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高洁情操与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无言隐几闭松扃,万古襟怀独自灵"表明诗人深居简出,不愿多言,只身一人拥有悠久的情怀和精神世界。"点笔时研三卷篆,弹冠尝动一簪星"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书画生活,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如同点石成金一般,每一次提笔都是对艺术极致追求的体现。

"青童去撅南山木,野客来寻北帝经"中,"青童"可能是指年轻的仆从或侍者,他们去砍伐南山的树木,而诗人则像一位远行的游子,在寻找古时圣人的教诲。这里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文化传承的尊重与向往。

"天道不须窥牖见,满门山岳自青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宇宙之道的信任,他认为不必刻意去寻找或证明什么,因为万物皆有其自然的存在状态,正如他家中的山川自然而然地保持着它们的绿色。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书画艺术和文化传承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3)

邢仙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赠晚学李君(其十二)

世事功名不足论,好乘年少入真门。

浑如一梦庄仙蝶,况是千年柱史文。

须向黄庭分内外,不交周易秘乾坤。

他年陵谷还迁变,家住蓬瀛我尚存。

形式: 七言律诗

诗赠晚学李君(其七)

丹雄初伏匮方灵,万里蓬壶第一程。

神室下封添夜火,金砂新浴炼真形。

稚川箧里藏丹诀,鸿宝方中检药名。

既得仙人小龙虎,便寻根本到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送杨司户

德大拙于用,数奇真可怜。

民曹清到骨,鸡肋受尊拳。

谩失塞翁马,终还子敬毡。

桂林罗隽士,安稳泛红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上丞相平淮颂

皇矣圣宋,立国以仁。兼爱南北,爰暨介鳞。

蠢兹逆全,假义徕臣。给以馈餫,列之簪绅。

鹰饱别扬,浸无忌惮。边臣戕贼,居民涂炭。

据我盐城,喻口植干。继逼海陵,恣为泮奂。

玺书飞下,皇威赫然。声罪致讨,忿激普天。

许之节铖,副以金钱。奋忠效命,谁不争先。

粤有世臣,虏使元帅。罗致英才,虓将云会。

贾勇摧锋,前无坚对。逆全授首,维阳城外。

昔平淮蔡,惟断成功。至平泽潞,伐谋群雄。

圣君贤相,视昔则同。山阳腥膻,一洗而空。

钜奸伏诛,殊方仰德。鲸波不惊,狼烟永息。

男耕女桑,四民安职。玉烛既调,金穰可必。

圣君贤相,益固本根。广求民瘼,博尽忠言。

屏除贪吏,澄浴治源。狂谋不起,国势常尊。

一介微官,尝玷策府。颂我君相,或占古语。

于万斯年,受天之祜。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