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其二)

丹枫下。潇湘夜。横披省见王维画。画无声。惨经营。

何如幻我,清寒此道行。马头风急催行色。

疑是山灵嫌俗客。钓鱼矶。绿蓑衣。

有人坐弄,沧浪犹未归。

形式: 词牌: 梅花引

鉴赏

这首《梅花引》(其二)由金代诗人王特起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潇湘河畔,枫叶与山水交织的静谧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丹枫下。潇湘夜。” 开篇即以“丹枫”点明季节,枫叶的红色在夜晚的背景下更加鲜明,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潇湘夜”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横披省见王维画。” 这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艺术相融合,仿佛诗人眼前的景象就是王维笔下的山水画,既是对王维艺术成就的赞美,也是对眼前景色美的肯定。

“画无声。惨经营。” 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景观的静默与内在的力量,即使没有声音,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思考。

“何如幻我,清寒此道行。”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心灵得到了净化,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马头风急催行色。” 风景之美与行旅之急形成对比,马蹄声与风声交织,既表现了旅途的匆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

“疑是山灵嫌俗客。” 这一句充满了哲思,诗人似乎在质疑山林是否因为自己的世俗身份而不欢迎自己,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邃思考。

“钓鱼矶。绿蓑衣。” “钓鱼矶”点出了活动场景,而“绿蓑衣”的形象则让人联想到渔夫的形象,预示着隐逸生活的可能。

“有人坐弄,沧浪犹未归。”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在河边垂钓的人,他似乎在享受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种矛盾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内心的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

王特起(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音乐技艺,无所不能,尤长于辞赋。章宗泰和三年进士,为真定府录事参军,有惠政。累官司竹监使卒

  • 字:正之
  • 籍贯:金代州崞县

相关古诗词

小梅花二首(其二)将进酒

六国扰。三秦埽。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

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阳真得杯中趣。

身到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

二豪侍侧,刘伶初未醒。

形式: 词牌: 梅花引

咏观音阁

漫道禅关路渺然,出郊里许即西天。

幡风不动消烦虑,法雨无声净俗缘。

四面画楼邀夜月,一峰文笔锁春烟。

阁中兴废几人代,江水长流过槛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郑继农咏观音阁韵

禅林依旧想当然,魂梦常萦故里天。

出宰资为慈慧果,归山续得钓游缘。

活人济世成生佛,净性谈诗熟篆烟。

赢我廿年消受福,老来蹑屐步能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别山中书楼

十年坐卧此山楼,明月清风任去留。

黄卷能消终日闷,青灯易感古人愁。

三秋促织催山鸟,几度停梭问斗牛。

知是读书人去后,柴门空锁故林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