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杂题》系列之二十三,名为“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诗中引用了古代故事,通过郭崇子的例子,表达了对道德与公正的深刻思考。
首句“昔有郭崇子”,引出历史人物郭崇子的故事,暗示了后文将围绕道德与行为展开讨论。接着,“誉雠愧雠死”描绘了郭崇子对待仇人的态度,即使在名誉上受到损害,也愿意为维护正义而牺牲。这体现了郭崇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公正的坚持。
“德报固宽身,直斯可以已。”这两句总结了郭崇子的行为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即他的道德行为不仅使自己心胸宽广,也树立了正确的榜样,表明了正直与公正的价值所在。整首诗通过简短的叙述,传达了对道德行为的赞美和对公正价值的推崇,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