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其七十一)

周武平晋阳,六合在掌指。

如何后嗣昏,庙社同齐址。

诚臣抱吁虑,直哉乌丸轨。

徐方接陈壤,守经以俟死。

卫瓘终不免,伯阳竟远徙。

为身计若疏,为君斯可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题阙》系列之一,具体为第七十一篇。诗中通过历史典故和人物事迹,表达了对忠诚与权谋、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义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周武平晋阳,六合在掌指”引用了周武王平定晋阳,统一六合同一天下的典故,象征着权力与统一的辉煌时刻。然而,接下来的“如何后嗣昏,庙社同齐址”则揭示了权力更迭后,后代君主可能的昏庸无能,导致国家根基动摇,庙堂与社稷一同衰败的悲剧。

“诚臣抱吁虑,直哉乌丸轨”表达了忠诚之臣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他们坚守正直之道的决心。这里的“乌丸轨”可能是指一种正直的行为准则或路径,强调忠诚之臣应遵循正道,不为私利而背弃原则。

“徐方接陈壤,守经以俟死”则进一步阐述了忠诚之臣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态度,即使身处险境,也要坚守道德与法律的规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里的“徐方”和“陈壤”可能是地名的隐喻,代表了广阔的土地和深厚的根基,强调忠诚之臣应守护国家的根基。

“卫瓘终不免,伯阳竟远徙”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个例子:卫瓘最终未能避免国家的衰败,被迫远走他乡;而伯阳则是另一个坚守正道、最终流放的例子。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忠诚与正直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重要性,即使结果可能悲惨,但坚守原则是值得的。

最后,“为身计若疏,为君斯可矣”总结了主题,指出忠诚之臣在面对个人与国家之间的选择时,应将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之上,即使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忠诚之臣应有的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探讨了忠诚、正直与国家大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国家危难时,个人应该如何抉择。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题阙(其七十二)

唐公固隋臣,宇文启茅土。阿?隃商辛,毒乃痛海宇。

何必禅让迹,无害干戈取。

为德固未深,功亦肩周武。

反顾靡愧心,高光绝千古。

若夫黄虞上,赫赫我皇祖。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题阙(其七十三)

唐高甘聚麀,妖瞾窃皇纲。

淫膻易庙社,三灵为惨伤。

维城拉然崩,蹀血染天潢。

莽卓为一人,寸斩不足偿。

惜哉无绝母,完归于上阳。

当时极兵威,万愤亦少扬。

养虎自遗啮,遗恨在英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阙(其七十四)

梁公古明德,昭代实无伦。

濒死不改节,所莅惠必臻。

婉谏复皇储,密引皆俊民。

五龙既夹日,万古归其仁。

危哉再相时,齿暮宦亦陈。

万一先朝露,此志竟何伸。

阿姨自有子,不作女主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阙(其七十五)

少陵实沈雄,太白擅豪华。

当其盘礴时,口吻皆烟霞。

一字翰墨林,千秋归大家。

生平宦不达,晚节各天涯。

奉谴窜夜郎,乞食困浣花。

而我独何幸,获保青门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