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题阙(其七十五)》。诗中以“少陵”和“太白”分别指代杜甫和李白两位唐代伟大的诗人,巧妙地将他们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两位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少陵实沈雄,太白擅豪华。”开篇即以“沈雄”和“擅豪华”来描绘杜甫和李白的诗歌风格,前者强调杜甫作品中的深沉与雄浑,后者则突出李白诗歌的豪放与华丽。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两位诗人的不同艺术特色,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方向的思考。
“当其盘礴时,口吻皆烟霞。”进一步描述杜甫和李白在创作时的状态,仿佛他们的言语间都弥漫着烟霞之气,充满了诗意与想象。这既是对两位诗人创作境界的高度赞美,也是诗人对自己能否达到如此境界的向往。
“一字翰墨林,千秋归大家。”这里用“一字”来形容诗人的文字在文学森林中的地位,意味着他们的作品将被后人铭记千年,成为大家之作。这不仅是对杜甫和李白的赞誉,也是诗人对自己作品价值的期许。
“生平宦不达,晚节各天涯。”诗人在此回顾了杜甫和李白一生的仕途遭遇,指出他们晚年都流离失所,身处天涯。这一部分既是对两位先贤命运的同情,也是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奉谴窜夜郎,乞食困浣花。”特别提到了杜甫因受贬谪而流落至夜郎之地,生活困苦;而李白虽未明确提到被贬之事,但“乞食”二字暗示了他晚年生活的艰难。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两位先贤命运的同情。
最后,“而我独何幸,获保青门瓜。”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幸运,能够像杜甫一样在长安(青门)安享晚年,这是对杜甫晚年生活的羡慕与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