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画阑秋气与云平。病起怯衣轻。吟思底凄清。

听依约蛩声雁声。

宁馨老子,十围便腹,空洞尽容卿。青眼几时横。

看山色新来瘦生。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鉴赏

这首《太常引》由清代词人王鹏运作,描绘了一幅秋日病后之人的细腻情感画卷。

首先,“画阑秋气与云平”,以“画阑”点明所处环境为精致的亭台楼阁,秋气与云层相接,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病起怯衣轻”,写出了病愈之人对衣物的敏感,透露出身体恢复后的虚弱感,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脆弱和对健康生活的渴望。

“吟思底凄清”,一句将读者引入词人的思绪之中,那是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思考,仿佛在静谧的夜晚独自品味生活的苦涩与美好。随后,“听依约蛩声雁声”,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声音,如秋虫低鸣与大雁南飞,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的氛围,也寄托了词人对远方和未来的遐想。

“宁馨老子,十围便腹,空洞尽容卿”,这一句运用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将自己比作“宁馨老子”,形容自己虽年老体胖,但内心却能包容一切,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这里也暗含着对生活琐事的包容与接纳。

最后,“青眼几时横”,表达了词人期待着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如同青眼般明亮,不再因病痛或世事而黯淡。而“看山色新来瘦生”,则以山色的变化隐喻自己的心境,暗示经过一番思考与调整,词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太常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词人在病后对生命、自然和未来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转变。

收录诗词(143)

王鹏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字:佑遐
  •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 生卒年:1849—1904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

盼到月轮圆,夜夜期三五。

谁信清光欲满时,偏被纤云妒。

七十二鸳鸯,交颈花閒住。

谁信成双作对飞,剩遣孤鸾舞。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长亭怨慢.寒夜饮水芝支馆用壁上龙壁山人词韵索省旃和

漫商略、愁长宵短。满目风尘,素襟谁浣。

岁晚冰霜,中年丝竹、意何限。

愿花长好,争信我、风怀减。

许事不须知,看月与、清尊俱满。依黯。

认酒痕犹是,早是酒人星散。

清寒对影,漫赢得、笑人兰畹。

尽依依、照座银荷,也羞对、年时心眼。

倩帘幕横枝,长笛夜寒相伴。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采桑子

阑干录曲閒凝伫,日影东廊,月影西廊,一霎寒温值底忙。

小园贮得春多少,花要生香,叶要生香,那禁东风柳絮狂。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水龙吟.平生嗜睡成癖,读天籁集睡词,深有契于予怀者。戏用原韵以志赏心

举头十丈尘飞,人閒何许埋愁地。

颓然一笑,玉山自倒,春生梦寐。

我已相忘,蕉阴覆鹿,槐根封蚁。

叹无情世故,仓皇逐热,问谁识,于中味。

漫说朝来拄笏,最宜人、西山晴翠。

何如一枕,忘机息影,黑甜乡里。

万事悠悠,百年鼎鼎,付之酣睡。

待黄鹂三请,窥园乘兴,倩花扶起。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