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朱卿挽词(其五)

畴昔始龙馆,能声到海隅。

兆民方菜色,境政独蒲卢。

尚赖德弥邵,安知今也无。

犹闻江左郡,荒政徯来苏。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从前在龙馆开始,声音响彻海角。
众多百姓脸色憔悴,政事却如蒲苇般脆弱。
还依赖着美德延续,怎能料定现在没有?
仍然听说江东郡,期待荒年政策带来复苏。

注释

畴昔:从前。
始:开始。
龙馆: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机构。
能声:响亮的声音。
海隅:海角,偏远的地方。
兆民:众多百姓。
菜色:形容人面黄肌瘦,生活困苦。
境政:地方政务。
蒲卢:比喻政事不稳,脆弱无力。
尚赖:还依赖。
德弥邵:美德长久。
安知:怎能知道。
今也无:现在是否还存在。
犹闻:仍然听说。
江左郡:江东地区的一个郡。
荒政:应对荒年的政策。
徯来苏:期待恢复生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李廌所作,名为《光禄朱卿挽词其五》。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古抒情之作,诗人通过对过去某个时期或地点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畴昔始龙馆,能声到海隅。”这里的“畴昔”是指往日,“始龙馆”可能是一处建筑物或者一个象征性的场所,而“能声到海隊”则表达了此地在过去曾经有着极高的声望,可以传播到远方。

“兆民方菜色,境政独蒲卢。”“兆民”指的是百姓,“菜色”暗示生活艰难,可能是由于战乱或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而“境政独蒲卢”则是说当时的行政管理单一且不健全,可能是用一种植物来比喻。

“尚赖德弥邵,安知今也无。”诗人表示过去还能依靠某种美好的德行或者力量来维持,但现在却已经没有了。

最后两句,“犹闻江左郡,荒政徯来苏。”这里的“犹闻”意味着虽然听说,而非亲眼所见。“江左郡”可能是指南方的一个地方,“荒政”则说明当地的政治管理已然衰败。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美好与衰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以及对于当前社会状况的忧虑。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它反映了诗人们对于历史发展变化的敏感和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光禄朱卿挽词(其四)

南国旧书生,今谁老更荣。

朱轓频补郡,白首到名卿。

牧守惟司命,官曹任老成。

道孚姑已矣,何患不声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光禄朱卿挽词(其三)

省寺官联贵,曾升社稷臣。

双瞻观日月,接迹望星辰。

锡爵虽开国,封侯未富民。

天扉如可到,直拟问通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光禄朱卿挽词(其二)

要路多知己,期公集有庸。

行趋青琐闼,荣拜紫泥封。

帝室常虚席,侯邦久卧龙。

空馀遗爱颂,安得镂斯镛。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光禄朱卿挽词(其一)

自信仁由己,深知道满门。

才华辉日域,嘉誉达天阍。

坦腹方趋进,亨衢迓骏奔。

欲令唐晋后,不独美姚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