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一首(其十五)

西天末叶,东土初枝。

趑趄梁魏兮形影相吊,冷坐嵩少兮路径委蛇。

将谓单传直指,谁知一握乱丝。

骂底恨底患在为人之师。

今则枝枯叶陨,敷茂何期。

有屈明明无雪处,临风只可自嘘戏。

聊陈菲供,来兮鉴诸。

形式: 偈颂

翻译

夕阳西下时分,东方的土地刚刚迎来新生。
在梁魏之地徘徊,形单影只,冷清地坐在嵩山和少室山间,道路蜿蜒曲折。
原以为传承简单直接,却不知已陷入纷乱如麻的局面。
痛恨啊,作为教师的困境就在于此。
如今枝叶凋零,何时才能再次繁茂?
在没有雪的清冷之地,面对寒风,只能自我叹息。
姑且以此浅薄的诗篇,供人反思,敬请鉴阅。

注释

西天:指西方边陲。
东土:指东方土地。
趑趄:犹豫不前的样子。
形影相吊:形容孤独无依。
路径委蛇:道路弯曲漫长。
单传:单一的传承。
一握乱丝:比喻复杂混乱的情况。
骂底恨底:深深痛恨。
为人之师:作为教育者。
枝枯叶陨:形容衰败凋零。
敷茂:繁茂生长。
明明:明亮,此处可能指清白。
无雪处:寒冷、清冷的地方。
自嘘戏:自我叹息,戏弄自己。
聊陈菲供:姑且呈上微薄的贡献。
鉴诸:请大家参考,引以为戒。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西天末叶,东土初枝"象征着佛法从遥远的西方传来,逐渐在东方生根发芽。然而,"趑趄梁魏兮形影相吊,冷坐嵩少兮路径委蛇"暗示了佛法传播过程中的艰难与孤独,如同行者在崎岖的山路上独自前行。

"将谓单传直指,谁知一握乱丝"表达了对佛法原意被误解或复杂化的忧虑,如同试图解开一团乱麻。"骂底恨底患在为人之师"批评了那些误人子弟的教师,强调了正确引导的重要性。

"今则枝枯叶陨,敷茂何期"揭示了佛法衰落的现状,期待未来的繁荣。"有屈明明无雪处,临风只可自嘘戏"进一步表达了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只能自我安慰的境况。

最后两句"聊陈菲供,来兮鉴诸",诗人以谦逊的态度,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作为微薄的贡献,希望读者能从中汲取教益。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佛法传播的感慨与对修行者的警示,具有深刻的禅意。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四)

一人高高峰顶立,一人深深海底行。

不是与人难共住,大都缁素要分明。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三)

夫蛊者最灵通,不期而会,不约而同。

拶著崖崩石裂,抛出金圈栗蓬。

惊倒露柱,嚇煞灯笼。

不知何处毒种,元来门里有虫。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一)

一气潜回,百昌萌动。

君子道长兮露柱咨参,小人道消兮灯笼作舞。

义出丰年,道复太古。

国师欢喜问如何,冬至寒食一百五。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

平生好攻禅病,不知病是道源。

要知道源端的,直须陆地行船。

因思大唐裴相国作圆觉经一序,一字一义,耸动人天。

又思本朝温国公制解禅颂六篇,一褒一贬,口业昭然。

匪伊自绝夙种,佛亦不度无缘。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