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
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注释

齐州:即济南。
烟九点:形容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罗峙。
化用李贺《梦天》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

井处:居处狭隘,即其下句所言巢居,眼界窄,活动区域小。
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在江西省新建县西南,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
山下有炼丹井,名崖井。
满空笙鹤:传说仙鹤从空而降,接仙人乘鹤在天上的笙乐声中升天而去。
高寒:指天上仙人居处。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登泰山》,描绘了作者登临泰山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风云一举到天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豪迈与艰辛,仿佛风云相随直上云霄。"快意平生有此观"表达了作者对眼前壮观景色的由衷喜悦,认为这是人生难得的快意体验。

接下来的两句“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通过描绘泰山之巅的景象,将齐州的烟雾与日出的壮观结合,展现出泰山的雄浑与历史的沧桑。"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诗人以井底之蛙的视角比喻自己的狭窄见识,而今站在泰山之巅,视野开阔,心境也随之宽广。

最后,诗人“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想象着在这样的高寒之地吟咏新诗,仿佛有仙鹤笙歌相伴,意境悠远,充满了超脱尘世的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寓言个人心境变化,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登高抒怀的典型风格。

收录诗词(100)

张养浩(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字:希孟
  • 号:云庄
  • 籍贯:山东济南
  • 生卒年:1269—1329年

相关古诗词

水仙子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菱荷丛一船秋光淡。

看沙殴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形式: 词牌: 水仙子

感皇恩.自寿

林壑八年闲,吟残山色。无处烟霞不相识。

真欢清福,举世谁人曾得。天教分付与,云庄客。

万里侯封,九华仙伯。未必情浓似吾适。

扁舟风月,好景初无今昔。遐龄原不在,餐松柏。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形式: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