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蚤作有叹

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

何须暄晴极,然后寒雨生。

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

剪剪自神妙,无乃与物矜。

造物本非作,观者或强名。

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

平生感秋至,此意念已平。

独念老病身,颇不耐夙兴。

何时归故园,晏眠闭柴荆。

鸣鸡亦不留,好梦无吾惊。

他年忆此诗,惘如宿酒醒。

思归已可喜,而况真归耕。

形式: 古风

翻译

细雨轻柔无实体,怎能再发出声音。
为何它化为泥土,还能妨碍早晨的行程。
昨夜忽然转暖,心里明白这不是持久的晴天。
何需等到极热后,寒冷的雨水才会降临。
冷暖交替让人感知,奇妙的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
雨滴轻落,自是神奇巧妙,或许是对万物的自矜。
大自然并非刻意为之,观赏者有时会给予它们名字。
我最近耳朵有些聋,无暇去听这些。
一生感受秋天到来,对此心境已渐平和。
只因老病之身,早起变得难以忍受。
何时能回归故乡,安睡在简陋的小屋。
连清晨的鸡鸣也无法留住,好梦不再惊扰我。
将来回忆起这首诗,恍若宿醉初醒。
思念归乡已是欢喜,更何况是真的归田耕作。

注释

细雨:形容雨丝细密。
无质:没有实体。
安得:怎能。
更有声:发出声音。
作泥:变为泥土。
妨晨征:妨碍早晨出行。
宿昔:昨夜。
暄:温暖。
非坚晴:不是持久的晴天。
极:极致。
寒雨生:寒冷的雨水降临。
寒暄:冷暖变化。
妙物:奇妙的事物。
何曾:又何尝。
矜:自夸。
造物:大自然。
观者:观赏者。
强名:给予名字。
稍聋:稍微耳聋。
暇:空闲。
感秋至:感受秋天的到来。
念已平:心境已平和。
老病身:年老多病的身体。
夙兴:早起。
故园:故乡。
柴荆:简陋的小屋。
鸣鸡:鸡鸣。
留:留住。
惊:惊扰。
惘如:恍若。
宿酒醒:宿醉后清醒。
真归耕:真正归田耕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细雨绵绵的秋日景象,通过对比雨声与泥泞之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会。开篇“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写出了雨声如织,如同无形之物却又清晰可闻,显示了诗人的细腻笔触。

接着,“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则是对比雨水与泥泞的不同效果,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多端,也隐含着人生无常的哲理。下文“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表明诗人对天气变幻的洞察力,不仅是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更是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还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如“剪剪自神妙,无乃与物矣”之句,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无为而治的赞美,以及对自己身处其中的超脱态度。"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则是借聋耳隐喻年龄增长,对于世间纷扰已逐渐疏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归乡、安享晚年的向往,如“何时归故园,晏眠闭柴荆”等句,透露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期待。全诗通过细雨与泥泞、寒暄与晴霁之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真挚的秋诗。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秋浦登舟阻风泊池口

午眠化蝶化未成,梦中澒洞发大声。

军鼙雷鼓百千面,援桴齐下作一鸣。

起来推窗无一物,海潮打入齐山窟。

数洲翻覆相荡摩,四山动摇皆突兀。

钱塘潮来声惊天,金陵潮来声寂然。

此去金陵一千里,那得潮声来到此。

长年三老笑复嘲,云是波声不是潮。

清溪波头高过屋,大江波头泼日毂。

清溪去江一步地,大江可望不可至。

北风向晚动地来,跳出银峰万万堆。

侬船莫管行不得,且看银峰永今夕。

形式: 古风

秋暑

夏暑减未曾,秋暑增愈剧。

老翁避无处,茅斋聊憩息。

银盆满注水,银水同一色。

中涵双桂影,倒卧一天碧。

清光湛不动,欲弄还复惜。

偶然一播洒,树影碎相激。

洗面凉已滋,漱齿痛仍逼。

平生畏秋暑,老去畏弥极。

形式: 古风

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

有客有客字子美,日籴太仓五升米。

锦官城西生事微,尽醉江头夜不归。

青山落日江湖白,嗜酒酣歌拓金戟。

语不惊人死不休,万草千花动凝碧。

稚子敲针作钓钩,老夫乘兴欲东流。

巡檐索共梅花笑,还如何逊在杨州。

老去诗篇浑漫与,蛱蝶飞来黄鹂语。

往时文采动人主,来如雷霆收震怒。

一夜水高数尺强,濯足洞庭望八荒。

阊阖晴开映荡荡,安得仙人九节杖。

君不见西汉杜陵老,脱身事幽讨。

下笔如有神,汝与山东李白好。

儒术于我何有哉,愿吹野水添金杯。

焉知饿死填沟壑,如何不饮令心哀。

名垂万古知何用,万牛回首丘山重。

形式: 古风

给事葛楚辅侍郎余处恭二詹事招储禁同寮沈虞卿秘监谕德尤延之右司侍讲何自然少监罗春伯大著二宫教及予泛舟西湖步登孤山五言

晓雨捣珠屑,吹作空中尘。

拂水无落晕,映峦有遮痕。

承华两端尹,嘉招出城闉。

一尊浇云师,借风开昼昏。

诸鬟忽脱帽,孤镜亦捲裀。

西湖翳复皎,南山洗如新。

舍舟步柳堤,曳杖啄松门。

乃是小上林,亦有虎守阍。

桂落剩金粟,蓉妆浓绣屏。

高堂竹梢上,幽榭荷叶滨。

群仙此小憩,呼酒领一欣。

秋花隔水笑,笑我堕纱巾。

更酬不知筹,互嘲还作春。

行乐戒多取,况复仄羲轮。

归鬉兀颓玉,那知醉与醒。

形式: 古风